389-一道捷報入京城(第2/4頁)
章節報錯
三月疑惑的說道:“外面可傳瘋了,都說他們在怪陛下出兵安南呢,還說什麼安南和福建有什麼關係,埋怨陛下為了做好人,讓福建子弟去送死,導致他們日子過不下去。”
“我在正經問你話,你卻和我裝傻是不是?”朱瞻基不樂意的看著三月。
三月見避不開口,撓了撓頭,開口評價道:“其實我也不信那些反賊的話,要按照他們的話來說,那廣西和雲南還不得更過不下去日子,可廣西和雲南卻好好的一點事都沒有。”
朱瞻基樂的雙眼眯了起來,一把攔住了三月的肩膀道:“哥哥就知道你看的透,問題就在這裡,而且你也曉得,姑父出征前,戶部調集了糧草,做了統籌的安排,可沒讓福建獨獨承擔什麼,憑啥福建的日子過不下去,以我看這些建文餘孽,就是想在大軍征討安南之際,給皇爺爺添堵。”
三月沒多想,順口來了句:“也許他們並不是真的建文餘孽。”
“嗯?”朱瞻基卻一驚,認真的看向三月。
三月反應過來後,連忙搖了搖頭道:“我瞎說的,你可別當真。”
朱瞻基狐疑的看了幾眼三月,見三月沒什麼異狀,這才把目光移走,而三月心中微微鬆了口氣,他剛才的那句話其實真是他順口瞎說的,他沒有一點根據。
但是這個瞎說,卻也並非一點沒有緣由。
因為他三叔在福建當差的緣故,所以家中對福建的事情相對比較關注,而這次動亂,其他人可能只會被死的那些縣令和知府吸引注意力,但他家卻更為關注長樂的情況。
而據悉,他三叔所負責的長樂船廠,曾遭到了波及,一次性被燒燬了三十多條船隻。
這代表了什麼,三月本不可能清楚什麼,可他恰巧曾聽七叔說過一些出海的事情,尤其記得七叔曾傷感的感嘆過一句話:為什麼那麼多人都不希望大明出海呢。
也許是那些不想讓大明出海的人乾的,三月自己瞎琢磨的想著。
……
朱棣這兩日煩躁的很,福建叛亂的幕後黑手沒有查出來,朝堂中反倒又出現了一批,借福建叛亂之事,呱噪出兵安南之事,一個個表著一副忠臣的模樣,力勸他早日讓大軍班師,少動干戈。
真他孃的可笑。
這裡面有什麼鬼,朱棣即便沒查出什麼具體證據,但是依舊心知肚明。
福建沿海,叛亂,燒燬船隻,這一條線下來,足夠證明一些人按捺不住的想要出來生事了。
他的貨物才剛剛備齊而已,還沒說出海呢,這就忍不住了?
竟然還敢借著建文餘孽的名義生事,真以為他脾氣好嗎?
朱棣一個一個奏摺翻看著,然而卻氣的一個又一個仍在了桉板上,這些奏摺全是一些力諫他早日讓大軍班師的,一個個還說的言辭鑿鑿,從各種角度闡述長時間征戰對大明的害處,甚至還有人說大軍若出征超過半年,大明境內恐處處烽火。
還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什麼也敢說。
什麼安南就是個泥潭,大明這匹俊馬會泥足深陷。
還不是有人想把安南變成一個泥潭。
而且這些書寫奏摺的人,細細查其跟腳,一個個都與東南沿海逃不了干係。
然而他卻沒有什麼辦法。
他畢竟不能因為這些人說一些話,就大開殺戒,而且他也不確定甄武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打下安南。
也許安南之戰真得打個一兩年。
想到這個可能,朱棣腦瓜子更疼了起來,到時候他還不知道要遇到多大的阻力呢。
可就在這個時候。
從大殿廣場之上,遠遠的傳來了一聲響亮且振奮的高呼:“安南大捷,趙國公力破安南東西二都。”
聲音洪亮,遠遠的向著奉天殿飄了過來。
可廣場實在太過寬闊,等聲音傳到奉天殿時,已經微乎其微。
朱棣耳朵倒是挺尖的,耳朵微微一動,彷彿捕捉到了一些,可聲音太小,他卻不敢相信,這讓他忍不住的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