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元年,正月,永珍更新。

初一,朱棣在奉天殿受百官朝賀,並大宴群臣及屬國使臣,等到十三日,又大祀天地與南郊,到此時,屬於他的年份,算是徹底的開始了。

而朱棣從南郊回來後,沒有選擇再多休息一天,當天便開始忙了起來。

他先是當著眾臣的面,恢復了周王,齊王,代王,岷王的舊時封地,這個決策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許多人曾猜測朱棣會借勢讓幾王永留京師,畢竟是朱允炆造的孽,朱棣即便把他們永留京師也不背鍋,可沒想到朱棣竟大氣的真讓周王等人返回封地。

就好像朱棣在用事實證明,他之前的靖難,真的只是靖難一樣。

而這個舉動起到的效果也是顯著的,一時間給朱棣在不少人的心中博得了不俗的好感。

但甄武明白,這不過是朱棣的欲奪先予之策,削藩對於朱棣來說,同樣也是必須要走的路,他自己就是藩王,清楚的知道藩王擁有多大的權利,又有著多大的危險,再加上藩王都擁有皇族的身份,如果不削,鬧出亂子必然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所以雄才大略的朱棣又怎麼會不削藩。

只不過朱棣比朱允炆聰明,他削藩不會像朱允炆那般搞的天怒人怨,他會一點一點的,潤物無聲的解決這個問題。

之後。

朱棣改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設北平留守行後軍都督府,行部,以及國子監等,完全照著第二套治國班子進行補強他的龍興之地,又譴御史分巡天下,且改為定製,為後來巡撫一職創造了誕生條件,也加強了他對全國的統治。

等朱棣忙完這些事情後,不知道朱棣是故意的還是怎樣,這才想起來他的十七弟寧王朱權。

老十七啊老十七。

這事該怎麼說呢。

想當初朱棣極度缺兵,不得不強行把朱權綁在他的戰車上,又因為想讓朱權幫他分擔一下打侄子的社會壓力,好讓世人認為是燕寧兩地共反朝廷,所以想都沒有多想就承諾靖難功成後和朱權平分天下。

本來。

這個事不復雜。

但是。

當初答應分朱權天下的時候,朱棣是真的沒天下,然而現在朱棣真有了,你叫朱棣怎麼給。

再說世界上畫餅的或者許諾空頭支票的人多了去了,他朱棣這樣幹一幹怎麼了?誰又能把他怎麼著。

無非是說出去不好聽而已。

朱棣老臉有些紅,他自欺欺人的想著。

眾所周知,他朱棣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不可能捨不得的,對不對。

只不過老十七不見得想要啊。

所以,這事必須得親自問問老十七的意思,他朱棣不能不考慮弟弟的想法就一通亂搞,對不對,他是好哥哥,當哥哥的還能逼著弟弟要不想要的東西嗎?

那不能夠!

朱棣想通後,又細細琢磨了一會兒,這才讓人去通知徐妙雲,讓徐妙雲簡單做點吃的喝的,準備請朱權過來吃一頓家宴。

只不過朱棣讓人去請朱權的時候,想了想,讓人也去把甄武叫了過來。

那小子臉皮厚。

最適合當擋箭牌。

……

當宮裡的人前去通知甄武的時候,甄武正在和沐忠討論火器,其實早在之前朱棣曉得甄武對火器的看重,加上他也清楚火器的不凡,便讓甄武掛了個工部尚書的銜,主要兼著軍器局火器製造和改善這一塊。

而甄武更是得了朱棣的准許後,在民間放出風去,凡知火器利害者具可找趙國公獻言進策,同時民間也傳出了趙國公最喜火器,凡獻言被趙國公所看重,無異於攀上了登天之梯。

這些話傳出去後,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短短的時間內,甄武親自接見的都不下於幾十人,而且建言之人亦有絡繹不絕之相,這一點讓甄武頗有感觸,因為這證明了,先進的火器不是西方的專利,只要朝廷有一點傾斜製造火器的政策,大明或者說漢人,便可造出冠絕於世且百花齊放的火器。

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著無與倫比的開創性,只要他們不走錯路,註定了他們會永遠走在世界的最前方。

甄武手上顛著兩顆小巧的煙霧彈,心血來潮的拉著沐忠來到院子裡試驗,他用力把煙霧彈摔爆在地上。

隨著火光一閃而逝,地面上迅速升騰起了濃郁的煙霧。

甄武點頭道:“不錯,對比之前的不僅更加安全和便捷,就連煙霧的濃度和瀰漫的速度都比之前要強,這算是最近見到最好的東西了,而且這個東西可以按量製造,小的可以配備給衙門巡防捕快,大的也可以用在戰場上,一炮下去絕對能讓不少對方兵馬迷在煙霧裡,適用性很高。”

沐忠點了點頭,也很是滿意。

這兩年沐忠老了很多,現在的他早已不親自制造什麼東西了,最大的精力都放在調教他最為出息的幾個徒弟身上,這兩顆煙霧彈便是他的一個徒弟在他的指導下搞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