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安公公所求之事,著實讓他為難。

他這一輩子可以說過得糊塗,等到臨老醒悟過來後,才想著守住一個忠字,讓他死後能有讓人稱讚之處,也是因為如此,哪怕朱允炆擼了他的官職,他也毫無怨言,寧肯灰溜溜的回到京師,躲在太監雲集的地方,苟且待死,也不願意待在北平繼續接受甄武的恩惠。

因為他怕有一天,他在那些恩惠面前,不得不做出讓他違背忠義之事,死後落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下場。

可他沒想到他躲過了甄武的恩惠,來到京師後受到幾個太監的恩惠,竟也會被逼的去做那不忠之事。

他們可都是皇宮裡的太監啊,本該和燕王沒有一絲一毫聯絡的。

劉三爺如何能想到,宮裡的太監有一天竟也會想著要去投燕王。

“你是想為小順子報仇嗎?”劉三爺閉目長嘆道。

“是,但也不全是。”

安公公咬著牙,想著這些年他的所見所聞道:“這外間都傳皇上仁善儒雅,可我卻在宮中瞧的真切,皇上私下內心頗為暴虐,對我等太監,更如那些讀書人一般無二,皆鄙視厭惡之極,連普通奴僕下人都不如,甚至沒把我們當個人來看待,今日小順子被皇上遷怒之下,便被活活打死,不就是因為皇上知道,他哪怕這般做了,那些讀書人也不會對他有一絲的指責和不滿嗎?”

劉三爺深深吸了口氣,聽著安公公接著說道:“我常受三爺和乾爹教導,自認不是一個不講忠義之人,我食皇家俸祿,按理說不該反害皇家,但燕王亦是太祖親子,我想忠於燕王,又有何不可!”

劉三爺閉目糾結。

良久。

劉三爺苦笑一聲道:“罷了,我也許註定是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既受你恩惠,無法回報,這次便助你一助吧。”

說完,劉三爺俯身去床頭又拿出一個小匣子,他開啟匣子取出一串鑰匙。

他看著鑰匙感慨萬千。

這串鑰匙是他北平宅院各個房門的鑰匙,甄武那裡有著一串一模一樣的,只要把這串鑰匙給甄武看上一看,甄武定然認得出來。

劉三爺再次閉目糾結了片刻,一直到腦海中浮現出小順子的模樣,他才徹底拿定主意。就這麼著吧,大不了此事一畢,了此風燭之身以謝罪,到了地下再去找太祖領責罰便是。

他其實心中也有委屈。

他也想找太祖說上一說,新皇當的不得人心。

想通這些後,劉三爺不再猶豫,他把鑰匙遞向安公公。

不過下一刻,他突然想到,甄武性子有些多疑,單憑這串鑰匙不見得能讓甄武信任,而後他看著安公公又認真的思索了一番。

最後,他把鑰匙重新收了回來,嘆了口氣道:“你幫我準備輛馬車吧,我幫你親自跑一趟。”

安公公有些疑惑。

劉三爺解釋道:“你是宮中的掌印太監,你怕是不易離京,小心別害了你乾爹性命,更何況你一不會衝鋒陷陣,二不會出謀劃策,你即便投了燕王又有何用,不如我見了甄武后,讓甄武派人與你聯絡,或者你有何話說與甄武,可寫封信,我幫你帶過去。”

安公公一想,覺得劉三爺想的更為妥當,便點頭同意。

等到了第二天,一輛馬車載著劉三爺便向著濟南城而去。

……

而此刻的濟南城,對於接下來的作戰方向卻出現了爭執,其中大部分人覺得應該進攻淮安,與梅殷率領的大軍進行對決,這樣穩紮穩打的向著京師推進,畢竟他們現在已經打下了濟南城,有一個相對穩固的後方,可以支撐他們穩紮穩打的推進。

這樣也是最穩妥的辦法。

但偏偏甄武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想要奇襲徐州,從徐州處快速破城,然後閃電般繞過淮安直逼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