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偏偏讓甄武瞧了個真切。

反而朱高煦是幾人中最單純的,他壓根不知道朱棣,甄武,朱高熾三人心思流轉,在他心中甄武是他大姐夫,李讓是他的二姐夫,他都當親人對待著,壓根不在乎他們是什麼樣的為人。

所以,在場只有朱高煦對李讓最為熱絡。

朱棣把眾人的反應全都落在眼中,輕咳了一聲,打斷眾人的閒聊,對著李讓和永寧說道:“行了,你們先去見你們母妃吧,李讓你一會兒來書房說話。”

說完,朱棣便帶著甄武幾人向著書房走去。

到了書房後,幾人閒聊了一會兒,聊著聊著就聊到了軍伍上面了,朱棣順手掏出了一張地圖,鋪在桌子上讓幾人圍過來。

“甄武你今天剛好過來,我昨天晚上有個新想法,你幫我琢磨一下,看看有沒有疏漏,咱們再商議商議。”朱棣一聊到這個事情,精神立馬提了起來。

“昨天?”

甄武有點驚了,昨天可是除夕呢,朱棣不好好過年,滿腦子想的都是啥啊。

朱棣抬頭不解的問道:“咋啦?”

甄武連連搖頭:“沒事沒事。”

“少廢話,過來看著地圖。”朱棣訓斥了一句,隨後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口道:“李景隆戰敗後,如今又在德州收攏戰敗士卒,集合多路大軍,意圖今春再犯我北平,我尋思著,咱們不能就這麼幹巴巴等著,總得給李景隆找點事做,要不然白白浪費時間讓李景隆積蓄力量,我怎麼想也覺得虧的慌。”

甄武點頭認同,問道:“父王是有什麼想法嗎?”

“你們看。”

朱棣的手指直接點在山西大同的位置:“我想早日動兵,打一打大同,至於能不能打下咱們另說,但是隻要牽制著李景隆不得不去支援,咱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甄武,朱高熾和朱高煦,一時間都仔細的看向地圖。

朱高煦最先嘰嘰喳喳的叫起來:“大同無重兵,我願意做先鋒,給我一萬兵馬,絕對打的下大同。”

“讓你做先鋒,你算怎麼打?從哪裡進兵?”朱棣問道。

朱高煦點到宣府的位置:“自然是出居庸關,自宣府而下,一路破城破關打到大同。”

朱棣一聽這話,嫌煩的揮手道:“你一邊給我歇著去吧,再說這些廢話,你就去和高燧一塊玩去。”

說完,朱棣看向甄武。

甄武想了想,最後肯定道:“我支援父王的看法,咱們確實可以打,畢竟主動出擊的話,不僅時間對咱們有利,也能打亂李景隆的部署計劃,不過咱們與李景隆的決戰地點,絕對是不能選在山西境內,所以如果要攻大同,我以為還是要引誘李景隆支援,搓其銳氣為主。”

朱棣點頭道:“你說的沒錯,我想的也是這樣,李景隆若是來支援,那咱們就再撤走,用你的話就是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敵進我退,反正咱們離大同近,士卒也抗凍,跑一遭無所謂,但是李景隆的南軍千里迢迢來這麼一遭,不說凍死多少人,軍心先耗掉他一半,這對於咱們開春後,應對李景隆來犯是很有利的。”

朱高煦聽了甄武兩人的對話,這時才後知後覺:“那這樣的話,確實不能從宣府而下,宣府離李景隆太遠,他鐵定就不來支援了。”

說完,朱高煦撓了撓腦袋,梗著脖子吹牛道:“我其實之前也想到了,這也不難想到的,是不是老大,你說是不是?!”

朱高煦看向了朱高熾。

朱高熾隨口應道:“是是是,你說的都對。”然後才認真的和朱棣說道:“咱們糧草不足以支撐咱們太早動軍,雖然年前繳獲了不少,可若是未開春就動兵,我怕堅持不到秋收。”

朱棣沒有說話。

只是在腦海思索著提前動兵的得失值不值,其實大同對他們是沒多大的益處,他想要提前動兵,最大的目的便是想著消耗消耗李景隆,但是消耗李景隆,花費一些軍糧,其中得失卻需要他考慮到。

甄武卻在這時開口道:“我以為糧草問題咱們不必擔憂,咱們打大同一路可以收繳,另外即便咱們不去打大同,李景隆兵屯德州,動作再慢四月間也會出兵來攻北平,咱們雙方大戰決計拖不到秋收的,到時候興許一個月內勝負就會見分曉,咱們留太多糧其實也沒什麼。”

朱高熾一想也對,隨後就不再這方面多言。

之後,幾人開始詳細的討論了起來,從哪裡進軍山西才能惹的李景隆必須來支援,討論的激烈,甚至沒有留意到李讓什麼時候過來。

李讓過來後,聽著眾人的討論,幾次想要插嘴,可每次都插不進去,他看著甄武與朱棣幾人討論的沒有一點生疏感,甚至甄武每次發言,朱棣他們幾人都凝神靜聽,顯得頗為重視,這讓李讓心中總有一股妒火在升騰。

同樣都是女婿,他好像從沒有和朱棣等人相處的如同一家人一樣。

甄武憑什麼可以。

就在李讓的嫉妒中,甄武等人的討論逐漸也到了尾聲,朱棣見事情大致商議出來一個方案後,便一邊捲起地圖,一邊說道:“行了,今兒大過年的就先說到這裡,等回頭叫張玉等人過來再商議一次,今兒就算了,一會兒我還要應酬北平文武官員的拜年,至於你們想幹嘛就去幹嘛吧,沒必要全待在王府裡,我也沒時間再陪你們嘮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