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代代傳承的軍戶(第2/3頁)
章節報錯
然而這話剛剛一落。
張玉清驚訝的聲音就高昂的響了起來。
“什麼?!”
張玉清一臉難以置信的看著小六:“十兩?!我的個乖乖啊,你個小丫頭,哪裡需要這麼多錢。”
小六被嚇了一跳,撓了撓腦袋試探道:“那要不五兩?”
“五兩?”
張玉清一口拒絕道:“沒門,最多給你一貫錢,就這一貫錢,我也要好好考慮一會兒,而且你不給我說清楚用錢幹嘛,我也不給。”
“啊?”
小六一張臉又苦了下去,她曉得她娘,一個銅板能掰成兩半話,若是實話說了用錢做什麼,鐵定是沒戲。
甄武卻噗嗤一聲幸災樂禍的笑了出來,他發現他想太多了,小六想從張玉清手裡拿到大金額,比在他這裡纏著可要難多了。
他故意衝著小六擠眉弄眼一番,然後搖著頭,放心的告別了張玉清,回自己的院裡去了。
他突然意識到,小六這丫頭,只要他不寵著。
小六絕對養不壞。
……
之後的幾日,北平城中熱鬧的氛圍當中,風雲變化,默然多了不少白色的哀愁,陣亡的將士名單逐漸落實,撫卹金也慢慢的下發到每一位陣亡將士的家屬手中。
而這些人家,也開始忙著辦理起喪事。
這一日,甄武親自來給李司弔唁,他對李司心中有些愧疚,可能是原自當初他離開涿州城時,與李司進行的那場語重心長的談話。
他讓李司竭力守護涿州城,幫助北平爭取時間。
他不知道李司的陣亡原因,有多少他這番的話的因素,但正因為他清楚李司的能力,所以甄武不免常常多內疚幾分。
甚至甄武有時候也在假設,若沒有他那番話,李司會不會提前就會撤離,若是撤離,李司是不是就不會陣亡。
而李司若是沒有陣亡,等到靖難成功,應當也能混個伯爵吧,可現在一切卻都變成了如果。
李司的家是在城南軍戶區域裡,當甄武來到這裡,便看到小巷的半空中迴旋著不少白紙錢,他一戶一戶的走過,這一條小巷裡,竟有三戶人家門口掛著白色的燈籠。
甄武嘆了口氣,壓下心中的感觸,邁步走進了李司的家中,然後按照禮節給李司上了香後,轉身看向了李司留下的兩個十歲左右的孩子。
李司的媳婦和老母親一直在關注著甄武,見到甄武的動作,她們兩人連忙拉著兩個孩子來到了甄武身邊,邀請著甄武去側房聊天。
甄武點頭,從她們兩人手中接過孩子,然後一手拉著一個,來到了側房。
一直伴著甄武的曹小滿,見到這一幕,忍不住的眼眶紅了,他彷彿想到了當年他父親被甄武送回去的情景。
軍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哪怕只是為了生活也要一代代的擠進軍中,搏命來幫家裡撐起一片天。
曹小滿突然發現,一轉眼,他也長大了。
甄武等人到了偏房後,他在凳子上坐下來,和善的開口詢問兩個孩子的情況。
老大叫做李平,今年十歲,老二叫做李安,今年八歲。
其中,出乎甄武意料,李司家的老大李平,竟然識得他家小七。
不過,甄武隨後便恍然明白,小七今年也才十二歲與李平相仿,加上又都住在北平城,見過倒也不足為奇。
說起來,李司本是北平燕山前衛的百戶,屬於北平城中七衛之一,當初在甄武等人攻佔下北平九門後,降的朱棣,後隨著朱棣破居庸關,滅宋忠,最後因功被安排在涿州當守將。
而李司和甄武更是很早就認識,早年大夥一塊隨朱棣出塞征戰,李司是少數幾個入得了甄武眼的人物,甄武曾沒少對其他人稱讚李司。
如今,甄武只能默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