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想不明白,現在李景隆兵峰直指北平城,這般緊急的節骨眼,朱棣不守著北平城想辦法解危,跑到大寧來是什麼意思。

惹他?

開玩笑。

他內有三護衛,外有朵顏等衛騎兵可以聯絡,朱棣憑什麼敢惹他?!哪怕朱棣大軍在側,但只要讓他殺出去,那麼朱棣決計走不出大寧境地。

這種情況下,朱棣怎麼敢主動招惹他。

求他還差不多。

寧王想到這一點,眼中一亮,隨後越想越覺的朱棣此來,應該就是有事相求與他。

那麼…

寧王腦海各種念頭閃過。

不妨按兵不動,剛好可以借朱棣之手,除了礙眼的都司,這樣松亭關十萬大寧兵卒,他更有理由接手。

哪怕將來問責,都司之人也是朱棣所殺,關他寧王什麼事情。

他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大寧軍卒沒有人帶領,畢竟大寧是要防備蒙古人的,到那時候,倘若朱棣和朝廷打個兩敗俱傷,那麼他是不是也可以搞一個靖難,揮軍入關?

想到這裡,寧王的心裡頓時火熱了起來。

一時間立刻拿定了注意,決定按兵不動。

而且他這般按兵不動還可以賣朱棣個好,順道他也可以看看朱棣,找他到底是有何意圖。

寧王迅速的在腦海中捋出個思緒來,他轉眼看了看殿中的眾人,簡單的找了個理由就退回了後宅,把眾將晾在了正殿之中。

他想著,他真是個天才,若是將來事情不利於他,他也可以向朝廷爭辯,畢竟他從沒有說不幫助都司之人守城,只是有事耽擱了嘛。

而殿中的眾將見狀面面相覷。

繼而竊竊私語聲響了起來。

“你們說殿下這是何意?”

“還能是何意,無非是想坐觀天下大勢,可這般總歸有些小家子氣,還不如和燕王一樣,明刀明槍的反了呢。”

有人發著牢騷。

在他眼裡,寧王想反,卻不敢反,偏還讓人看出想反,不免落了下成。

……

寧王府風平浪靜,可大寧城頭卻打的鮮血漫天,張玉見寧王的營州三護衛一直沒有參戰,雖說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是卻知道機不可失,立馬下令大軍齊齊壓上,一時間攻城的力度瞬間提升了幾倍。

龐大的壓力一波波的向著守軍襲去。

他們堅持著。

朱鑑也賣力的奮戰著。

可人數總歸是太少。

終於,又一炷香後。

大寧城的西門還是被攻破,無數燕軍衝進城去,守將朱鑑無力抵擋死與陣中,而另一個都司指揮房寬卻識時務的直接降了朱棣。

就在張玉打算全面佔據大寧城時。

朱棣卻突然命令張玉率大軍撤出大寧城,只需在城門處留下些精銳士卒即可,張玉不明所以,但是也不敢違背朱棣的命令,不得不帶著大軍退了出來,駐紮在城外。

當張玉找到朱棣,想要問一問緣由時。

朱棣也正等著張玉過來,他心中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需要聽一聽張玉的意見,所以他在見到張玉後,第一時間就說了起來。

“我十七弟一直沒有讓他的三護衛參戰,肯定是不想和咱們交惡,既然這樣,咱們也沒必要和我十七弟交鋒,所以,我打算親自去城中勸我十七弟助戰與我,你看如何?畢竟我十七弟在大寧尚有威望,與我們收穫大寧軍卒有利,而且有我十七弟在,也可使大寧軍卒與我等一心奮戰,不思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