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將從天上來。

李景隆正在家中和好友宴酒,一邊看著樂女的誠意表演,一邊討論著耿炳文兵敗真定的戰事。

他聽著好友們你一言我一句,總結者耿炳文兵敗的原因,心中很是不屑。

打贏朱棣有什麼好處嗎?

他已經是曹國公了好嗎!

不過,李景隆想歸這麼想,但是不會傻到在京師表達出他的這個想法,他還想好好的享受生活,所以他笑了一下,附和好友們的觀念,說道:“長興侯確實老矣,手握十三萬大軍不敢破釜沉舟與燕軍拼陣,一失其勇,二失軍氣,焉能不敗,說起來,朱棣也是好運,若是換成咱們在座幾位,怎會被朱棣嚇破膽子,定然重新整鼓軍心,拼死力戰,如此一來,不說燕軍必敗,但至少結局難料。”

說到這裡,李景隆頓了一下道:“其實說到底,耿炳文只要不是大敗,朱棣的日子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好過,可惜…”

這話落入其他人的耳中,引得眾人都點頭認同,他們都知道李景隆自幼熟讀兵書,曾被太祖屢次誇讚,有這般一針見血的言論並不稀奇。

甚至還有人被李景隆說得感嘆起來:“是啊,可惜九江不為大將軍,要不然定能破了燕軍。”

李景隆擺了擺手,灑脫道:“隨緣吧,沒什麼可惜的。”

說起來,李景隆真的不願意摻和這件事,一來他已經貴為國公,二來他從小就認識朱棣,也不願意看到朱棣被綁縛京師的慘淡場面。

更何況他爹李文忠和朱棣還是親姑舅兄弟,當年朱棣也沒少在他爹帳下廝混。

這種交情,他沒事摻和這個幹嘛。

然而不管他願不願意,有些事情是不由他做主的,黃子澄親自帶著拜李景隆為大將軍的旨意來到了他家。

這直接震的李景隆半天緩不過神。

李景隆看著黃子澄一副‘老子在皇上面前力挺你’‘你以後可不能忘了老子’的樣子,滿腦袋冒出了問號,這他孃的是個什麼狗東西,怎麼不幹人事呢。

他剛才雖然說了很可惜,但那只是隨便說說的啊,他其實內心並不覺得可惜什麼啊。

怎麼機會就來了?

李景隆的好友聽聞這事,一窩蜂的全部圍了上來,他們都感嘆李景隆時來運轉,唸叨什麼就來什麼,隨後,一個個喜笑開顏的開始恭喜李景隆。

李景隆臉色僵硬的扯出一個笑容。

他還能怎麼辦?

只能和眾人心不在焉的寒暄著。

然而這還不算什麼,幾日後。

李景隆臨行之際,朱允炆還特意幫李景隆搞了一個盛大的拜將儀式,不僅賜李景隆通天犀帶,朱允炆還親自來到江邊給李景隆踐行,並且說了一段朱允炆自己覺得很是真誠的話,表達出他對李景隆厚望。

等到李景隆踏上了去往山東德州的路後,李景隆回想起剛才那幕,心中仍舊百味雜陳,複雜的和一團漿糊一樣。

這事鬧的就離譜。

……

北平城。

安定門附近的望月樓,是整個北平城內數的上的大酒樓,不僅高達三層裝潢的極為新奇華貴,而且裡面還有著一種特賣美酒二鍋頭,也是因此生意極好,不單單吸引著無數南來北往的大客商駐足,更是在數年間就積累了許多北平老客流連忘返。

今日,望月樓更是人聲鼎沸,因為不少北平軍民都聽聞,燕王將要在今日迴歸北平,而望月樓就坐落在大軍從安定門進北平的街道上,又因為望月樓高達三層,可以說是一個極佳的觀光位置。

可今日,望月樓的三層卻不對外開放,任旁人怎麼吵鬧也不行。

一位老客富商忍不住牢騷道:“甄掌櫃,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今兒什麼日子,燕王大勝而歸的日子,憑什麼三樓不迎客,大夥這會兒聚過來,誰不是想看看咱北平的鐵軍雄姿呢,你這麼做多少有些不地道吧。”

以往對人和善,對顧客也頗為尊重的甄掌櫃,今兒不知怎麼了,一點也不慣著顧客,直接了當的搖頭拒絕,而且還一臉傲氣道:“各位知足吧,若不是有貴人放話,今兒我望月樓根本就不打算營業,現下各位能待在一二樓,還是好生待著吧,莫逼急了,叫人趕你們出去。”

這話一說,有人就不滿意了。

“嘿,我說甄掌櫃,你今兒吃錯藥了?你開門做的是買賣,我們照顧你買賣,你還能把我們往外攆不成?”

甄掌櫃眼一瞪道:“若是其他日子,各位能來我望月樓,我老甄還真把大夥伺候到滿意,但恰恰就今兒不行。”

“今兒怎麼就不行?”有人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