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現代化大棚(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裡歷史文化悠久,在漢景帝時就置縣,境內現已發現北辛、大汶口、龍山等古文化遺址150多處。
史傳漢字鼻祖倉頡在此始創了象形文字。
秦皇贏政在此築臺觀海,漢武帝曾躬耕於巨澱湖畔,北魏農學家、世界上第一部農學巨著《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是光壽人的驕傲。
光壽是著名的“華國蔬菜之鄉”,資源豐富,物產富饒。
南、中部土質肥沃,盛產蔬菜、糧食和果品。
北部地下滷水資源豐富,是全國三大重點原鹽產區之一。
魏豔女婿家是在光壽市郊擁有著100多畝的暖式大棚。
知道葉遠到了,魏豔帶著自己的女兒女婿在別墅前迎接著他。
經過魏豔的介紹,知道他女婿叫何光中,是一位相貌堂堂,眉宇間有著一股堅韌的男子。
而她的大女兒叫郭穎,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站在魏豔身邊,很難想象到這兩人竟然是母女。
葉遠對大棚非常的感興趣,所以只在別墅坐了一會兒,就由何光中帶領下去參觀了建在別墅後的大棚。
葉遠之所以想要參觀大棚,那是因為他一直對種植這方面是門外漢。
他想要透過參觀何光中家的大棚,而給自己一些啟發,從而能夠更好的,規劃自己空間中的那些農作物。
現在葉遠的空間中,除了那些樹木和藥材有著明確的規劃外。
其他的農作物,幾乎是東一塊,西一塊的。
不僅沒有任何規劃,而還不是科學種植,純粹就是農家院的方式在耕種,如果不是空間逆天,根本就不可能生長的那麼好。
當葉遠看到何光中家那整潔而又整齊的,一排排智慧玻璃大棚後,感覺自己對種地好像有些錯誤的理解。
看著猶如一個個,猶如生態園般的玻璃大棚後,葉遠才知道農民也可以這樣的?
隨著何光中的講解,聽得葉遠那是一愣一愣的,沒想到現在種地,竟然需要這麼高科技了。
取而代之的是他對這些玻璃大棚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這種大棚是一種由輕鋼結構建築,頂部及四周覆蓋玻璃的一種大棚。
裡面配套了遮陽系統、通風系統、降溫系統、加熱系統以及各種的環境控制引數採集系統。
該種智慧型大棚,是園藝種植者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改進,最終選擇定型的一種現代化智慧設施裝備。
溫室採用全玻璃覆蓋,透光率高,並且採用減反射玻璃能夠對光線進行散射的作用。
該型號智慧溫室採用全機械化控制,取代了靠人工經驗判斷的落後生產方式,一切改用資料精準控制。
使用這種智慧溫室大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為農作物提供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
不再受外界的雨雪氣候影響植物的生長,進而能夠使得農作物種植達到最優的產量。
比如拿番茄為例,一個平方米的產量,可以高達70公斤,是普通蔬菜大棚產量的三到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