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

秦翌跟著能量通道的走向,來到了一處大山的溶洞裡。

溶洞上方掛著一隻只一尺多高的蝙蝠,密密麻麻,數量大約有一千多隻,每一隻都有後天境實力。

它們幾乎將整個頂部覆蓋,自然也將龍聖的“畫”覆蓋了。

不過,這只是物質維度的覆蓋,對秦翌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

秦翌的雙眼透過蝙蝠,看到了後面的“畫”。

“畫,更抽象了。”

就好像用幾種顏色的油墨隨意的塗抹了幾下,畫出一個鳥形的圖案。

“這還是一箇中轉站,後面還有?”

六六得六。

到了這裡,已經分流出三十六股了。

秦翌的視線繼續往下追溯。

“這次是……三股。”

再分流,一百零八股了。

“一百零八,地煞之數?”

秦翌若有所思的道。

“這《易》……莫非是龍聖所作?”

《易》對“三”“六”“九”“十二”非常衷愛。

甚至對於“三十六”“一百零八”這兩個同時公約數同時包含這四個數字的數字,同樣非常衷愛,甚至專門起了“天罡”“地煞”這樣特殊的名稱。

《易》的作者,因為時代久遠,早已不可考。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此書成書于軍武時代之前。

這樣以來,範圍就只剩下沒有歷史記載的元武時代和龍武時代了。

相較於元聖時代,秦翌更傾向於龍武時代。

而龍武時代,龍聖的確是最有可能的人。

“如此說來,龍聖的理論依據,很可能是……《易》?”

《易》是和他的風水理論和文聖的道文理論一樣的研究天地自然的頂級理論?

秦翌回憶著兒時所學的關於《易》的內容,微微搖頭,遺憾的嘆了口氣道:“《易》流傳到現在,已經變成一本更傾向於數的高階教材了。”

歷史流轉,斗轉星移,只剩下殘篇斷章,難見全貌,再加上被後人重新編纂,早就已經面目全非了。

“就像‘道文’,被我演變成‘符籙’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道文’會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後世的人,恐怕只知‘符籙’,而不知‘道文’為何物了。”

想到這裡,秦翌心中慼慼然,有種物傷其類之感。

“我的風水理論,若干年後,不會也成為什麼奇怪的理論或秘術吧?”

秦翌搖了搖頭。

此時,想這些,太早了。

杞人憂天。

秦翌轉頭打量著這些中轉時,“灑”出的神性,看著神性被這些蝙蝠吸收。

“這些蝙蝠的實力並不高。”

完全在理論的範圍之內。

原來是什麼實力,現在差不多也是什麼實力。

秦翌想到了上一個中轉站遇到那些的飛魚。

它們的個體實力同樣並沒有增加,還是先天境,不過,組織起來卻可以施展類似軍陣的秘術,召喚出擁有金丹圓滿的實力的鳥形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