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翌一口氣執行了十六週天才停下來。

然後內視下丹田,果然如他所料,雲夢劍氣只剩下薄薄的一層,大約只有一到兩週天的量了。

而成果,卻斐然。

秦翌內視上丹田,心神世界明顯比之前大了一圈。

進入心神世界內部,可以明顯的感知到雲夢劍意和武道意志隨著心神世界也變大了一圈。

秦翌這時才注意到旁邊沒有同步變大的諦聽神意。

隨著心神世界, 雲夢劍意和武道意志的同步變大了一圈,如星辰般的諦聽神意看起來小了一號。

“諦聽秘法,我得到後,還沒有好好的研究過呢。”

下丹田的雲夢劍氣消耗一空,現在就是想要修煉上丹田也修煉不了。

秦翌現在又還不睏倦,於是就將注意力放在了一直忽略的諦聽秘法上了。

“之前倒是嘗試著修煉過一遍,不過, 都是跟著口訣練的, 連裡面的備註都沒有仔細看, 更不用說研究了。”

現在,秦翌開始研究,自然將整部秘法,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的仔細琢磨了一遍。

秦翌先把口訣的部分看了一遍。

因為龍武聖人時期還沒有丹田經脈和穴竅之類的概念,所以,諦聽秘法雖然涉及到了上丹田和相關的經脈和穴竅,但是並沒有後世這樣清晰的描述。

而且,諦聽秘法主要調動的是靈骨空間的雲夢劍氣,和修身秘法這種主要依靠丹田、經脈和穴竅的修煉方式完全不同。

可以明顯的看出,諦聽秘法相較於修身秘法來說,更加的原始、簡單、粗暴。

看完口訣,秦翌開始看口訣之外的備註。

若說口訣是正文,為了引導修煉,用的都是理性的客觀的描述性語言的話,那麼備註, 就感性多了。

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到龍武聖人的一些性格特點、主觀想法和龍武之道的相關理論。

“觀想者,意成也;武道者,重意不重形也;行觀想之法者,皆重形而不重意,此吾之罪也。”

龍武聖人認為,觀想的目的,是為了凝聚諦聽神意。

修煉武道的人,應該重視‘意’的修煉而不是‘形’的修煉。

但是,很多修煉了他創造的蘊含觀想之法的功法的人,都開始只重視‘形’的修煉而忽視了意的修煉。

龍武聖人認為,這是創造出觀想之法的他的罪過啊。

看到這裡,秦翌感覺非常奇怪。

龍武聖人創造的觀想之法,明明大幅的降低了武道意志的凝聚難度,讓武道大興,但是,看備註中龍武聖人的言語間,對觀想之法有很深的意見,甚至流露出了後悔創造出觀想之法的意思。

下面這句備註,這樣的觀點更加明確。

“成也觀想,敗也觀想, 武道自此庸矣。”

龍武聖人認為,武道可以大興, 是因為他所創造出的觀想之法;而武道走向平庸,同樣也是因為他所創造出的觀想之法。

龍武聖人感嘆道,正是觀想之法被創造了出來,所以武道從此才會輪為平庸,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失敗啊。

明明認為是失敗,明明想要放棄,但是,他又明白,只有觀想之法,才可以讓武道大興,所以,他不僅不能放棄,還要大力推廣。

從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出龍武聖人對此事的矛盾與無奈。

“氣,上而養神,下而養身,中而養戰,大善也。”

龍武聖人認為,‘精氣神意’中的‘氣’,即可以蘊養心神,也可以強化身體,還可以直接用於戰鬥,真是太好用了。

看來,龍武聖人從一開始,就發現了‘氣’的好處,明白了‘氣’的作用。

“我意即祂意,祂意即我意,不可分也,亦可分也,玄之又玄,玄妙非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是龍武聖人對武道意志和諦聽神意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