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反應(第四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胡磊目送秦翌兩人拎著劉俊離開,轉身吩咐手下兩句,就進了城,帶到縣衙,見到了正在縣衙當差的縣尉胡儼。
“叔父,昌平侯府來了一個巡察使……”
胡磊一五一十的將今天發生的事講了一遍,最後擔憂的問道:“叔父, 昌平侯府來勢洶洶,這樣,會不會影響到我們?”
胡儼聽後,低頭沉思起來,右手不自覺的用食指轉著大拇指上的板指,過了好入,板指一停,胡儼抬起頭, 說起了一件舊事。
“小磊,你可知為何每兩年,昌平侯府就要派人坐船,透過青霖友碼頭,來一趟青霖縣,不到兩天又匆匆離開了,你知道原因嗎?”
胡磊也是這兩年當上青霖縣城的城門守將後,才知道這件事的,不過,具體的,就不知道了。
胡儼站起來,開啟窗戶,望著西北方,道:“其實,青霖縣的西北角,有昌平侯府的一個支脈, 在那裡隱居。”
“什麼?這怎麼可能?”胡磊不敢置信的驚呼道。
那可是昌平侯府啊, 青霖縣若是有一條支脈在, 青霖縣早就姓秦了吧?
胡儼搖了搖頭道:“怎麼不可能?昌平侯府出自渭水秦氏一族, 他們這一族傳承久遠,自諸侯時代開始,數千年來,隨著時代更迭,幾起幾落,族人早就分散四方,有一個支脈在青霖縣,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啊?不是,叔父,我不是奇怪咱們這裡有一昌平侯府的支脈,我奇怪的是,那可是昌平侯府啊,昌平侯府的支脈在我們青霖縣,怎麼一點兒動靜也沒有啊?要不是叔父說起,我都不知道這件事。”
胡儼沒好氣的白了胡磊這個侄兒一眼道:“你以為,渭水秦氏是我們這樣的興起不過兩三百年的家族啊。他們自有底蘊,行事自有規矩,既然是隱居, 自然是不會輕意插手地方勢力的紛爭了。”
“哦,原來如此。”胡磊恍然大悟的哦了一聲,點了點頭,突然又想到了什麼,急聲道:“啊?叔父,不對啊,您不是說昌平侯府不插手地方勢力嗎?那這位巡察使,是怎麼回事啊?”
胡儼搖了搖頭,道:“我說的是隱居的那條支脈不插手地方勢力,並沒有說昌平侯府不插手。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這位巡察使,應該是兩年前被髮配到青霖縣靜養的青玉公子了,你見到的兩個孩子,應該只是他身邊的童子。”
“青玉公子?”胡磊愣了一下,嘴裡重複了幾遍‘青玉公子’四個字,低聲喃喃道:“青玉公子,總覺得在哪裡聽過這個名號?”
“呵呵,你當然聽說過,兩年前轟動整個皇朝的青玉案,就是這位青玉公子挑的頭。”胡儼轉頭,望向北方,語氣低沉的說道。
“啊?是他!怪不得了!”
這青玉公子可是當世人傑啊。
胡磊心中感嘆一句,突然想到了什麼,驚呼道:“不對啊,不是傳聞,當時參與的人都死了嗎?”
胡儼搖了搖頭道:“沒死,估計也不命不久矣,只是在苟延殘喘罷了。”
胡磊聽到這裡,吞嚥了一下口水,道:“他做了那麼大的事,竟然還沒死?這可真是夠命大的啊!”
就算苟延殘喘,那也是活下來了啊!
胡磊一想到這麼一個人物在青霖縣,不由嚇得嚥了口唾沫:“叔父,這可真是不是猛龍不過江啊!咱們這小小的青霖縣,禁得住那位折騰嗎?”
畢竟,聽那兩個童子的語氣,他們可是要在青霖縣盤旋一段時間的。
胡儼笑著搖了搖頭道:“這青霖縣又不是我們的地盤,你操哪門子的心,好了,讓族裡的子弟最近不要來青霖縣城了,只要不要青霖縣城惹事,青玉公子不會和我們這些小蝦米一般見識的。”
胡磊這時才反應過來,笑著點了點頭道:“叔父,是啊,我們的根基可不在青霖縣,而是……呵呵,叔父,我明白了,我這就回去吩咐弟兄們,以後對青玉公子的兩個童子,大開方便之門。”
“嗯,好了,你還在當差,北城門人來人往的可離不開人,快點去吧,別被人拿了把柄。”
胡磊笑著說道:“叔父,劉家倒了,他們現在正是焦頭爛額的時候,哪有工夫找我的麻煩?”
不過,話雖如此,還是趕緊走向叔父道了一句別,離開了縣衙。
縣衙,後院,只隔了兩個院子,縣令趙淮安聽著手下的彙報,氣一掌將身邊的桌子打成了碎片。
“青玉公子,他怎麼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