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筠萱抬眸看了一眼圍觀的人群,輕輕的跟何翠芳說了一句,“芳姨,先把人送回家去”。

何翠芳頓時明瞭她的意思。英子是女孩兒,現在全身溼漉漉的,剛才事態緊急顧不上那麼多,既然人已經醒了,不適宜再被人圍觀,尤其是還有那麼多男的在現場。

於是,何翠芳先把張嬸子扶起來站好,她再上前把英子背起來,讓張嬸子的小兒子小柱子去把許大夫叫上,到張嬸子家去再給英子仔細瞧瞧。

林筠萱沒跟著去張嬸子家,而是和趙安跟著趙大林回家去了。何翠芳和趙雲兒都在張嬸子家幫忙,加上張嬸子的小兒子和許大夫,有那麼多人在,她相信大家定能照顧好英子的。

“姐,你剛剛救人的方式好特別,可以教我嗎?”

回家的路上,趙安不斷回憶著剛剛林筠萱救人的一幕幕,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最後抑制不住激動的心問林筠萱。

林筠萱這時才想起來,剛剛那一番急救動作,恐怕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了,尤其是人工呼吸,在這個封建社會的年代,恐怕是驚駭世俗的舉動了。幸好英子是女孩子,也幸虧這裡的民風還算淳樸...

不過就算再次讓林筠萱選擇,她還是會選擇救人,所謂醫者仁心。

“你想學?為什麼?”林筠萱目光灼灼的看向趙安。

“這樣我就可以救人啊。我們村子靠著溪邊,每年都會有人掉水裡,往年也有像英子這樣的,但是基本上都救不活。如果我學會了,說不定以後我就能救到人了呢。”趙安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好,我回去教你。”林筠萱不忍拒絕這個善良的孩子,再說多一些人會這些基本的急救知識,遇難的人就多一些得救的機會。俗語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姨父,你也學一下吧?”林筠萱想了想,既然要教,不如讓趙大林也學會這些急救知識,畢竟家裡也有兩個孩子,學會了有備無患。

“好啊,我也學。”趙大林剛剛已經見識過了這套救人方法的厲害,見林筠萱願意教自己,馬上爽快的答應了。

吃過午飯後,林筠萱就在家裡教趙安和趙大林兩人一些溺水的急救方法,還順便教了一些其他的基本急救知識。兩人學得差不多的時候,何翠芳和趙雲兒回來了。

趙大林見何翠芳嘴唇有些幹,趕緊去倒水了。

“娘,英子姐怎麼樣了?”趙安率先問道。

何翠芳接過趙大林遞過來的碗,喝了一口水,潤了潤乾渴了大半天的嗓子,說道:

“剛才吃過許大夫開的藥後睡著了,人沒什麼大礙了。不過受到了驚嚇,怕是晚上會做噩夢。今天可嚇壞了你們嬸子,你們東生叔和大柱子哥又不在家,晚上就她們娘仨在家我有點不放心,吃過晚飯我再去看看她們,順便陪一下張嬸子和英子。”

“嗯,人沒事就好。晚上你放心去陪她們吧。我會看好孩子們的。”趙大林給了一個安撫的眼神給何翠芳。想起林筠萱他們還要去抓魚的事情,趙大林不由得叮囑三個孩子:“你們幾個以後去溪邊可得注意點了,千萬不要到水裡去。”

“嗯!”

“知道了!”

“哦。”

林筠萱三人齊聲應道。

“英子姐又不是第一次去溪邊,好端端的為什麼會掉水裡呢?而且還是掉進蘆花潭那麼深的水裡。”趙安好奇的問到。

剛剛英子被救起來的地方,旁邊就是蘆花潭。蘆花潭是溪水常年衝擊形成的一個面積大約為十平方米的大水坑,水最深的地方有兩三米,因水坑邊上長滿蘆葦得名蘆花潭。

崗頭村的村民,一般洗衣服或洗菜,都是去村西北面溪水比較淺的的水埠頭。從村裡去水埠頭,要先經過蘆花潭,再走上五六十米就到水埠頭了。

“這個我也不知道,等英子醒了之後再問問她。好端端的是不應該會掉水裡去的,英子也不像是這麼冒失的人。”何翠芳回答了趙安後,又自言自語的嘀咕了幾句。

眾人又閒話了幾句,便散去各自忙活去了。

林筠萱之前見過幾次張嬸子,是個很爽朗三觀很正的婦人,平時樂於助人,也不喜歡在背後說人是非,因此在村裡的人緣不錯。她跟何翠芳關係最好,平日裡互相走動也多些,連帶著兩家人之間的關係也交好,兩家的孩子也經常在一起玩。

張嬸子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大柱子今年十四歲,在鎮上一家大酒樓當夥計學徒,下面是十一歲的女兒英子和九歲的小兒子小柱子。三個孩子都是勤快本分的人,平時在家都會主動幫忙幹些家務和農活,能減輕張嬸子不少負擔呢。張嬸子對這三個孩子也是疼愛有加。

張嬸子丈夫趙東生是個木匠,農閒時都會出去幹活賺點外快,家裡又有七八畝地,所以家裡的條件相對比較好。這些年張嬸子明裡暗裡沒少幫襯著何翠芳這一家子,所以林筠萱對張嬸子頗有好感。

這次英子出事,趙東生剛好在另外一個鎮子上做事,離崗頭村有五六十里路,估計一時半會還趕不回來。晚上有何翠芳去陪著張嬸子,有個照應,眾人也安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