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加一個說明,基於安卓系統定製嘛,要讓大家看得明白,不過一開啟手機就是一堆英文字母,看得眼花繚亂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這個話題很快達成共識,葦慶凡接著對王慶根道:“接下來是我們要做的系統自帶軟體,目前主要是主題商店、輸入法、瀏覽器、靈犀語音、購物商城、應用市場、地圖導航,其中主題商店、輸入法、瀏覽器,都要跟隨著系統一起推出,要優先做好。”

幾人都是看過詳細規劃書的,王慶根皺著眉頭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唐亭嶽卻道:“導航就沒必要了吧?輸入法和瀏覽器也可以找專業公司合作,我們首先要抓住的是核心。”

葦慶凡道:“地圖導航可以晚一點,但是必須要做,我們需要積累資料經驗,以便後續做新能源汽車。”

早在2001年,新能源汽車就已經被列入國家專案,今年(2009)更是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王慶根在國外同樣有聽聞過,卻沒想到葦慶凡也想要做這個,聞言略有些吃驚,但也只是點點頭。

唐亭嶽也有些詫異,又看葦慶凡一眼,重新估量了一下這個年輕人的野望,隨後才道:“那就分成三個優先順序,主題商店、輸入法、瀏覽器第一批推出,靈犀語音、購物商城、應用市場第二批推出,地圖導航最後。”

王慶根接著道:“但是靈犀語音重要程度很高,也得同步開發。”

葦慶凡道:“對,不過關於這個靈犀語音,還有另一個問題,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隻提供給我們自己的手機使用,成為我們生態的一環;另一個方向是適配其他產品,包括iPhone,打造一個跨手機生態的社交平臺。”

這兩個方向,前一條路的主要代表蘋果的FaceTime、華為的暢連,後者的主要代表是微信、米聊,不過米聊在與微信的競爭之中落敗,很快退出歷史舞臺。

如果選擇後一條路,那麼葦慶凡會直接改名為微信,但這條路更為困難,這是個贏家通吃的市場,體量大者註定會蠶食體量小者,微信贏了,那麼米聊、飛信、陌陌就只能消失或者轉行。

唐亭嶽和王慶根互相看看,都沒急著表態。

葦慶凡道:“嶽哥你先說說。”

“嶽哥……”

唐亭嶽似乎差點被自己口水給嗆到,好幾秒才接受了這個稱呼,道:“我們公司推出,更新適配、軟體功能,要不要一視同仁?如果一視同仁,那麼這款軟體我們做做不做,有什麼區別?這就不再是我們公司生態的一環了,沒有競爭差異化。”

葦慶凡道:“所以你的意見是不開放軟體下載?”

唐亭嶽點了點頭,“對。”

葦慶凡又看王慶根。

王慶根道:“我也是這個想法,我們的盈利主要是靠硬體,那麼軟體就是為了賣硬體服務的。”

葦慶凡點點頭,道:“那我們就達成共識了,將靈犀語音打造成為我們公司生態的一環。”

對於這個問題,他考慮過要開放適配,與微信去競爭,畢竟微信團隊要等到明年才會組建,11年才會推出,有先發優勢。

但騰訊手握著QQ這個國民級軟體,可以在前期幫忙推廣微信,葦慶凡並沒有信心一定可以競爭得過;

另外就是剛剛唐亭嶽和王慶根提出的原因了。

除此之外,他還曾考慮過“不參與競爭,但適配提供其他平臺下載”的想法,為的是制衡微信,有顧忌,微信就不至於向後世那樣“野蠻生長”。

但這個想法很快被他自己否決掉,因為立場變了。

站在消費者立場,自然希望軟體可以清新簡約,我要的功能有,我不需要的功能就不要加,免得臃腫不堪。

然而他現在要創業做手機,微信、淘寶之類日常軟體的恐怖資源佔用就不再那麼難以忍受了。

這些軟體不侵佔資源,不讓手機卡頓,消費者怎麼換手機?

說到底,軟體應用壓榨手機資源,導致舊手機卡頓難用,對於硬體廠商是有利的。

既然如此,不準備取代微信,就沒有必要去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消費者絕不會“古詩詞公司的產品制衡了微信,讓微信更好用”這個理由去花錢買古詩詞產品的,最多最多增加一些好感,且很難在花錢買產品的時候左右選擇。

與其糾結這些,不如把產品做得更好,儘快把安卓系統最佳化到流暢可用的程度。

在可見的未來,蘋果公司都是業界的天花板,是所有手機廠商學習模仿的物件,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生態。

國產廠商裡面,學習的最好的是華為和小米,華為強在研發能力,小米勝在佈局更早,周邊產品更齊全且便宜。

葦慶凡想做的,是走華為道路的小米,或者說是小米開局的華為消費者業務,佈局更早,加強研發。

至於能走到怎樣的高度,他並沒有辦法做出準確的估量,但總不會比小米更差吧?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