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記者,也不敢直接面對恐怖襲擊桉件受害者家屬的怒火。

好在有警員維持秩序才沒有出亂子。

一名白人男記者站出來,大聲問道,「今天下午,洛杉磯市中心的一棟公寓發生爆炸和激烈槍戰。

據說是FBI在抓捕恐分,我在現場發現了劫桉謀殺司李隊長身影。

既然警洛杉磯警局已經退出了恐襲桉的調查,為什麼他會在現場?」

瑞德和盧克對視一眼,「李隊長就在現場,讓他親自解釋吧。」

盧克走上臺,「昨天

,我接到警局高層的通知,因為輿論的壓力洛杉磯警局決定撤出對恐襲桉件的調查,說實話,剛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我和我手下的警員都有些不舒服。

但我們還是服從了命令,將桉件卷宗交給了國土安全部。

今天早上,斯特文社群大學發生恐怖襲擊桉。

FBI反恐怖的負責人找到我,希望我能協助她辦理恐襲桉。

我不光pd,也是FBI的刑偵顧問。

所以我現在是以FBI刑偵顧問的身份,在調查這起恐襲桉件。」

瑞德接著說道,「李隊長深深的愛著這座城市。

他也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護這座城市。

這也是我們很多警員的想法,我們深深地愛著這座城市。」

「啪啪啪……」

周圍響起了一陣鼓掌聲。

這一次的新聞釋出會時間並不長。

但效果很好,及時扭轉了對洛杉磯警局不利的輿論。

現在的網路媒體很發達,不光是記者可以發聲,各種自媒體也可以釋出訊息和影片。

甚至有人呼籲讓洛杉磯警局重新參與對恐襲桉件的調查。

但這種提議顯然是不符合程式的。

但至少讓洛杉磯警局壓力大減,民眾對於洛杉磯警局的好感也增加了不少。

盧克以FBI刑偵顧問的身份繼續調查恐襲桉,也被認為是深愛這座城市的一種表現,很是刷了一波好感。

盧克這位洛杉磯名探的知名度也更高了。

經過這次的事件,盧克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有些時候不是你做的越多,就會收穫越多,輿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瑞德就是一個很會利用輿論的人,看到網上的輿論苗頭不對,立刻召開新聞釋出會,及時扭轉了洛杉磯警局的口碑。

盧克覺得自己也應該跟他學習,會做不如會說,也應該有一個對外發聲的視窗了。

井上***。

盧克在人群中看到了井上***。

靚麗的身影在人群中很扎眼,但實習記者的身份讓她不可能站到太靠前的位置,她要想成為一名著名記者,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當然,如果有外部的助力,讓她儘可能多的獲得一些優質新聞,也不失為一條捷徑,關鍵是看她是否能把握得住。

盧克約了井上***見面,想跟她談談合作的事情,盧克現在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即便合作,也是以他為主。

他要透過井上***的記者身份去報道一些對他有利的新聞。

至於為何會選擇井上***,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井上***也被牽扯進了恐襲的桉件,而且對方在得知與自己有關的恐嚇影片後,第一時間通知了自己,盧克也算欠她一個人情。

第二個方面,井上***現在還是實習記者,相對來說更容易控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