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通電三軍嘉獎,李雲龍和王承柱獲得三等雲麾勳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世和是委員長的表侄,也是委員長的侍衛長,因此,他是委員長的親戚,也是委員長的親信。
自淞滬會戰一來,委員長一直為國事操勞,幾乎沒有睡過幾次安穩覺。
尤其在武漢丟失後,委員長更是常常失眠,精神狀態差到了極點。
這一切王世和都看在眼裡,也痛在心裡。
他儘可能多的幫助委員長處理國事和軍務,為委員長多分擔一些任務,但還是遠遠不夠。
此刻,看到委員長一直陰鬱的臉上終於露出欣慰的笑容,王世和也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他回覆道:“是的,委座,自抗戰爆發以來,這還是我軍第一次俘虜日軍少將。”
委員長大笑道:“哈哈哈!第二戰區立下如此之戰功,極大鼓舞了我軍士氣,獎,必須重重的嘉獎!”
可是說完,委員長臉上的笑容又僵固住了,因為這名日軍少將是八路軍俘虜的,獎賞了對方,不僅會讓人認為他的中央軍不如雜牌八路軍,同時也會擴充對方的實力,八路軍發展壯大,可是他不願意看到了。
不過,立下這麼大的戰功,嘉獎是肯定要嘉獎的,不然說出去,他這個元首也未免太小肚雞腸了一點。
甚至被有心人利用,還會掀起輿論狂潮,說他排除異己。這樣一來的話,十不僅分不利於統一抗戰,還會讓一些地方軍寒心,到時可就得不償失了。
王世和也知道這一點,他試探性問道:“委座,這名日軍少將是八路軍新一團俘虜的,但不知你想如何嘉獎他們?”
這是一個鼓舞三軍士氣的機會,委員長當然不會放過。
他慎重思考了片刻,說道:“擢升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新一團團長李雲龍為陸軍上校軍銜,擢升八路軍新一團獨立營營長王承柱為陸軍少校軍銜。另授予二人各三等雲麾勳章一枚,中正劍一柄,並登報和通電三軍嘉獎!”
國軍的軍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式軍銜,一種是職務軍銜,這兩者是有著很大區別的。正式軍銜是由國民政府主席簽發的,一經任命永遠有效,不會隨著職務的變化而變化,除非晉升或者降級,這種軍銜任命時大部分會刊登在國民政府的公報上。
職務軍銜是有變化的,顧名思義,軍銜會隨著職務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比如說,在抗戰時期我們經常看到任命某某為少將旅長、中將師長等,並且職務和軍銜是相對應的,如果職務變化,軍銜也隨之變化,也就是說職務軍銜是臨時性的,這種軍銜是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簽發的。
而此時委員長給李雲龍和王承柱授予的便是正式軍銜。
事實上,國民政府不是沒給八路軍指揮官們授予軍銜,不過八路軍並沒有接受,所以八路軍的軍服上面是沒有軍銜標誌的肩章和領章的。
再說勳章。
勳章是國家特別有功人員的一種榮譽標誌,也是對有功人員的功績的一種肯定。
國黨的三軍通用勳章共六種,級別由高到低分別是國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寶鼎勳章,雲麾勳章,忠勇勳章,以及忠勤勳章。
雲麾勳章排在第四等,因勳章中心刻有云麾而得名。中華民國24年(1935年)6月15日頒行。分一至九等,一,二,三等為大綬,四,五等為領綬,六,七,八,九等為襟綬。
其中將官頒給一至四等,校官頒給三至六等,尉官頒給四至七等,准尉及士官頒給六至九等。
李雲龍和王承柱皆是校官,三等雲麾勳章已經是他們能頒授的最高等級。
說起來,委員長授予他們三等雲麾勳章,已經是對他們戰功的極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