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偉大的導演(第2/2頁)
章節報錯
方沂隨著段億宏的解釋,逐漸張大嘴巴。
“方導!”段億宏抿嘴,“像你這樣的天才,哪怕是精神開小差了也會造就美妙的鏡頭,因為是神指引著給你送上的禮物,你只是順從這種感覺……所以它實際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小差,是一種說不出的靈感爆發。”
“方導,你還沒意識到嗎?你就是這樣的人!”
段億宏說的讓方沂都懷疑了,是不是他真有某種不自覺的神來一筆……
不!
那只是絕對的忘記喊咔而已。
老段能這麼精神內耗,一方面是他篤信玄學,太好這一口,至今還要戴吊墜保命;一方面是方沂聲名太盛。
這就是十八億內地最高票房導演的含金量!
正面硬幹卡梅隆,大勝而歸,拯救2012國產片佔比的男人,接見各種三四代見麻了的男人!
方沂自己不覺得有什麼偉大的,而其他人見在眼裡,記在心裡,已經是以能和他一起共事過為榮。
“算了,”方沂嘆了口氣,“你說是長鏡頭就長鏡頭,再拍一次?”
段億宏道:“全劇組都是這麼想的。”
——————
這種連綿不絕的吹捧還在繼續。
段億宏的長鏡頭事件,只是其中一個小插曲。
搞文藝有一種現象,就是身在廬山中不識真面目:他爆紅的時候,或者是藝術地位提高的時候,自己本身不能立刻發覺。
是什麼讓他發覺的?
靠周邊的人,靠社會的輿論……這些資訊接收的足夠多,然後作為主角就會發現,原來我在別人眼裡是這麼牛逼,我往前跨了對我人生來說很大的一步。
藝術家倒在出名前的最後一步很常見,活著見到自己成傳奇的很少。
全世界最貴的 10幅名畫,5幅都是梵高畫的,但梵高在舉辦第一次畫展的前三個月,選擇自我了斷,他不知道自己已有人欣賞,訊息傳的太慢太慢,來不及從城市到荷蘭鄉村,追不上梵高才射出的死亡子彈。
方沂運氣不錯,他在21世紀,在這片面積240倍於荷蘭的土地上,他卻快得多的知道了。
《聯播》不是唯一報道的標誌性媒體,曾發表過真理之爭的《光明報》,開年談到了部分企業輕視前沿技術研發,而重視紀律管理現象,寫出一篇雄文:
《上甘嶺為何而勝?》
這是一篇和文藝界毫無瓜葛的評論文章,卻引用了方沂之前接待考察團的話:“上甘嶺的勝利是人的力量,也是大炮的力量……我們應當清楚,鋼鐵確實比人來的硬。”
接著提到了《十二生肖》這電影,“1994年引入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以來,無數個導演寫出無數個好故事,想要拿回票房第一的寶座,但他們都失敗了……是劇本不夠好嗎?是他們沒有藝術創造力嗎?”
結論是“他們沒有特效大炮”。
文中對方沂的定位也很有意思,沒給他頭銜,而是直接點名道姓:方沂。
有可能是方沂身份太雜,懶得說他是企業家還是演員還是導演;也可能是他名氣太大,無需解釋。
畢竟張一謀導演08奧運開幕式前,需對觀眾介紹,稱他為“張一謀導演”,開幕式後,稱為“張一謀”。
還要介紹什麼?你難道不認識張一謀?
我奶奶都認識。
方沂顯然是後者了。
這份報紙也落在了京城某派出所小片兒警的茶几上,單位每天都會換報紙,他正翻開來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