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朝下折斷了頸椎的極端情況?或者是一腳打滑跌到了後腦勺?還有被空氣嗆死的?”

方沂懂了,這種情況也真是夠點兒背的。

無論如何進步都不能百分百安全。

六七十年代時,東西方同時流行起怪獸片,這一時期也是道具發展極快的年代。如拍攝鯊魚撕咬遊客這類鏡頭,69年片子《鯊魚》的做法是把真鯊魚關進特製網籠裡,讓演員隔著安全網表演。

這種做法順利了一陣子,直到有鯊魚咬破了安全網襲擊演員。

七十年代微電子行業大發展,好來塢反向思考,開始定製機械鯊魚,直接上假的。這個法子生命力極其長久,一直到斯皮伯爾格拍攝《大白鯊》(1975)仍然在使用。

但也出現了機械失靈,反覆撕咬演員手臂的情況。

斯皮伯爾格沒辦法,另闢蹊徑,用在藍色海面上漂浮的黃色浮筒來展現獵鯊場景,以人關於恐懼的想象力代替真實的鯊魚……直到綠幕誕生,好來塢現在拍攝的鯊魚往往是另一個身穿綠衣的特效演員,或者是一個布玩偶。一切都用電腦cg來搞定。

華人導演李鞍現在正拍攝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採用這種法子,主角身邊出現的老虎全程由玩偶代替。不僅僅如此,這部電影百分之九十都在一個錄影棚裡面拍攝完成,所有的“奇幻漂流”都是特效的再創作。

結果是製作成本高達1.2億美金,方沂他們玩不起。

隨後又看了研發出來的冷爆炸技術,這個東西不算是什麼專利,以前也有人搞過。這裡說是研發,實際上是一種窮舉,base瘋狂實驗,最終找到了合適的劑量和容器。

有技術含量的是容器製造和測試機器人,這涉及到工業能力了,全世界有製造能力的地方並不多。容器製造是央企中化集團幫助,而測試機器人來自於合資汽車廠的支援、改進。

這個機器人,最開始是用於評價車輛遭遇碰撞後駕駛者的生存機率。

在一幕鋼化玻璃牆前,方沂和郭凡身穿防爆服,防爆鏡……全副武裝,等待讀秒。

玻璃牆前是渾身上下裝滿感測器的機器人,團隊會根據爆炸後的感測器資料,判斷如果是真人身處於爆炸中心的受損情況。

“三!”

“二!”

“一!”

“砰!”

這聲音完全接近於影視行業中的爆炸聲了。

兩人隨後越過鋼化玻璃牆,發現離爆炸源1.5米遠的假人初看之下毫髮無傷,但眼見不一定為實。

方沂等待工程師評判結果。

“無傷。”

結果和往常一樣。

郭凡解釋說:“我們已經做實驗很多次了,每次都是這樣。”

方沂更謹慎,他懷疑這個測試機器人的效用,“有沒有可能受到內傷,有沒有可能氮氣中毒?”

“不會。”郭凡回答很快。

“是不是武斷了點?”

“我拿我自己做過實驗,沒事。有一次我忘記了穿防爆服,直接就面對著挨炸,真是沒事兒,連一點噁心都沒有……說實話,還沒有你那個飛車戲危險,你胸口都是安全帶的勒痕和淤血。”

方沂:“還有忘記穿防爆服這種事?你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

“是故意不小心。”

方沂被郭凡感動到了,說:“四月份中國導演協會要選新人入會,陸陽已經有人推上去了,我推你。”

“我得罪過老導演啊,做好打算這輩子進不去了,排斥我就排斥我唄。”

“郭凡,我從來不對人說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