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的線挺多,涉及到權謀、江湖,感情,師門……三兩句話說不清楚,錦衣衛三兄弟都是大人物的打手,其命運很大程度是背後的大人物在推動。

不過並不怎麼有新意,其實前輩們拍過許多次了。

值得一提的是陸陽在燈光上的運用。

在共和時代三千萬的投資額度下,陸陽一些想法能夠實現了,方沂發現這場戲裡面給他補光的不是常見的燈光板,而是跳動著的燭火——共用了數百個蠟燭,將取景的整個廳堂內照得通明,這也是現場的唯一光源。

陸陽要求不許有任何的現代光源存在。

燭火微弱、跳躍、斷斷續續又始終堅持燃燒著。

方沂一進場就明白了陸陽這麼操作的妙用,小弟給自己露了一手啊。他和郭凡確實不一樣,兩人風格相差很大。

下了戲,方沂見獵心喜,直接問陸陽:“我想猜你為什麼一定要用燭光,你不要告訴我答桉,你看看我說沒說到點上。”

陸陽挺得意,往四處看別人的表情,大聲道:“和方導在一塊兒拍就是不一樣,你馬上就懂了。”

“兩方面用處,我想到……”方沂沒有看監視器,而是直接在腦子裡想象那個畫面,“一方面肯定是模擬了古代的真實光源,因為燭光相比現代的光源很微弱,所以你不得不用到很多蠟燭,透過量來彌補質的差距。”

“另一方面是藝術化表達。”方沂說。

陸陽:“我想聽聽方導怎麼理解這個表達。”

“你這個確實還挺妙的,算是一個小創新。一般來說燭光用在洞房花燭夜裡邊兒,是吧,表現情侶之間的纏纏綿綿,那火光時隱時現,好像愛之火一樣,也引入了一種想象空間……到你這兒呢,你反過來了,你拿跳動的火光比作人物的內心活動,明明暗暗表示人心的波譎雲詭,但是它沒有現代光那樣生硬,而是一種心理暗示。”

這個是拍攝手法的妙處,就是觀眾其實不明白這有錘子用,但是他眼睛不騙人,因此潛意識會有反應,想法會跟著導演設計的走。再說一遍,儘管他完全不知道這些手法。

陸陽撫掌而嘆:“說的好。”

隨後方沂說:“我能不能看下監視器,想看看演的怎麼樣?”

陸陽做出一副驚訝表情:“你還不能看啊,我們這劇組很平等的,主要演員都可以看。”

這倆一唱一和,其他就知道了,其實說的是反話,你就算是有那本事看了,你也得徵得陸陽同意,搞清楚誰是話事人。

因為方大導都要做出姿態嘛。

鏡頭裡,方沂的樣子果然挺複雜,他面相一派正氣,又劍眉星目,但是陰森森的火光跳動著,並配合他的臺詞,也就暗示這崇禎帝內心和外表是兩碼事。

這就是導演的技術了,方沂挺高興,這類複雜情緒不是演員能演出來的,陸陽表現了他的才華。

而陸陽則說:“正因為是方導來幫忙客串,我們才找到了天底下最適合這一段的男演員,其他人拿不到這種程度的反差感,也不值得我用蠟燭來表情。”

而後又拍了些文戲,方沂又發現些不錯的構思,顯然陸陽為他的出演精心創作過,他演的並不是一個純粹賣名氣的角。

殺青後,他給郭凡打電話,講了今天的見聞,希望郭導演能補齊自己短板。

郭凡一直在細膩表達上糙了點,要是能和陸陽這種細膩感相結合……

但郭凡發了張自己身穿防爆服的照片:他撲身在冷爆炸的新容器實驗裡。

他說:“我知道我毛病,但我發揮我的長處,避開我的短處……而且真的要學,不如直接學既會特效的,也會抒情的,我知道有個年輕導演是這樣,我只對他服氣,也只願意學他。”

方沂大驚:“誰啊,我還不知道呢。”

“方導,你竟然問我那人是誰?只緣身在此山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