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金雞獎(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標準化又是什麼?
方沂之後沒有直接給出定義,而是給出反例,他問郭凡:
“王京拍攝過一部科幻片《機器俠》,宣傳的時候對標《變形金剛》,而實質上拍攝期間沒有給後期製作留有餘地,特戲團隊最後用三個月時間趕工完成特技……”
郭凡直接就說,“這不是工業化。方導,就算《機器俠》的特效堪比好萊塢,也不是工業化。它根本沒有摸到門路……他不如你也不如我。”
“那麼,張一謀呢?張一謀拍《黃金甲》的時候,拍攝殿前廝殺那一幕,我聽說一場戲動用了300萬盆菊花,鋪滿13萬平方尺的花海,鋪露天長廊的紅、藍色地氈長達幾百米……比我們至今拍過的任何場景都要更花錢。”
郭凡繼續道:“更不是。”
“你憑什麼這麼說?大場面,大製作,中式古裝大片,張又是國家級導演,這哪裡不算?”
“我不是要……我不是敢批評張一謀導演,但是讓我來造一個金字塔,我會想辦法呼叫大型機械,用軟體分析應力結構;而不是徵用二十萬民夫,給他們發精鋼製作的小推車,日復一日的壘沙土。”
“你怎麼都敢批評張一謀了?郭凡,我恐怕不敢這麼說呀。”
郭凡的話擲地有聲,“我知道你意思了,張導已經老派裡最願學習,最不迂腐的,但他也有力大磚飛的慣性思維……更何況其他人,何況那些拍一部電影要建一座城的?”
他下結論:“我們根本是思維上的不同,不是一路人。”
方沂勸他說慢一點,適時舉起自己的北冰洋,和他乾杯。
“砰!”
倆玻璃瓶相撞。
郭凡太過激動,猛灌一口好險沒噴出來,他被引入到這種情景裡面了,一下子有好多話想說,好多不滿意要講。就跟他肚子裡漲的氣一樣,非得吐出來才痛快。
整個下午,他都在向方沂闡述自己的想法,言語中自然也流露出對老一輩的批評,而且因為掌握了更高明的方法論,他的立場帶有一種俯瞰的傲慢。
和方沂分開的時候,冷風一吹,他清醒了,明白自己等於給方沂納投名狀。
郭凡拍《重返十七歲》聲名鵲起後,已經從原本租借的京城隔斷房搬出去了,經濟條件大為改善。人一旦發達了搶手了,就忍不住有想法,他一直想,方導會用什麼方法留住他?
他把其他公司給他開的條件拿來對比,想象方沂會如何安撫他,想得開心的時候,還忍不住笑出聲。
——到底是用多少錢的薪水,還是幫他之後的作品站臺,還是給他一些股權激勵……他萬萬沒想到,方沂這天出了張卷子,理由卻是他一筆一劃親自填上去的。
使他意識到:
一旦脫離開方沂,他那一套其實是被這整個體系排斥的。
華藝或者是光纖這些製片公司,的確願意揮舞兩三千萬投資給他機會,足夠任何一個新人導演,建造他心目中的藝術金字塔。但絕不是用標準化的現代方式,而是摁著他的頭讓他當下一個包工頭,帶領一群人繼續剷土。
郭凡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