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是央宣部組織下的行業討論。

眾所周知,中影是在央宣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全體幹部定期要開會學習精神,“走好第一方陣”。參會的不僅僅有幹部,相關的導演、演員、製片人也會湊熱鬧,會上的發言報告將以摘要的形式在文藝官報上刊錄。

如果發言引起了反響,像是《軍報》、《日報》之類的其他官媒也會轉載、點評。報道最終可能會放在大老桉牘上。

所以韓三坪很重視這種場合,基本每年都要長篇大論。

但這場合雖然熱鬧,有價值的提議不多,各說各的,發洩情緒。

這和陳愷戈在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的選拔賽上,當場唸詩一首的性質差不多——也不能說你那樣熱情發言不好,關鍵是咱這會兒要的是乾貨。

方沂前幾年也來了,作為青年導演分享了他的看法。《愛有來生》當時他談到了“扶持小成本型別片”,《情書》那部電影他主要是倡議把“點映常態化標準化”……到了今年的《重返十七歲》,方沂說的是“電影工業化”的問題。

韓三平很滿意,讓秘書補足了講稿,方沂起頭說幾分鐘,他接下來補充億點點細節。

方沂上臺後直接手往檯面上一撐,掃了底下一圈,就說:

“大陸電影銀幕數量從四千多塊增長到上萬塊用了三年,從不如義大利的世界第七大電影市場,到超過日本晉級為世界第二,也只用了幾年。之前從沒有過這樣的發展……所以,我們可能處在一個腿跑到了前面,腦子還沒跟上的情形,到底是不是……”

不需要人回答,方沂說,“我感覺是的。”

韓三坪在底下眼皮兒一跳。

讓方沂起個頭,結果口氣格外嚴厲呀。

寧昊、盧川這些青年導演在後面好幾排,對視一眼,暗道方沂今天一反往常,似乎是帶了點火氣。

盧川道:“方沂這開頭不客氣啊,我肯定是不好這麼講。”

寧昊不以為然:“我有他那成績,還敢更狂一點——只是很少見他說話扎人,不知道這會兒哪個得罪了他。”

盧川感情債纏身,當即瞭然:“不一定是恩怨,可能是女人。”

“也可能是最近那新聞吧……好像是澄清了?”

“你覺得真的假的?”

“我不知道,被平白造謠到上了新聞,是我得生氣,毀名聲;我本來瞞住的,被捅出來了,也生氣,你說是不是?”

盧川大笑:“你心眼真多。”

且聽方沂繼續講吓去:

“有幾個是我們現在已經在做了的……比如點映、比如對型別片的扶持。製片方和院線不約而同的聯合起來,在幾個關鍵本土節假日上新國產片。國慶節必有主旋律片、七夕節必有愛情片……有點像朝戰上我軍發起的打冷槍運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也確實能取得不小的戰果。”

“9月份公佈了電影發展專項基金的稅收明細,這個稅從每張電影票中要收取5%,目的是支援農村電影放映、主旋律片拍攝……前面七年徵收的20億花哪了無法追究,現在大眾終於可以監管到之後稅金用在了哪。這裡要感謝馮大炮為首的導演們,長期以來在網路上的呼籲。”

“顯然大體是在變好的。但相較於我們硬體鋪設的速度,這些進步還遠遠不夠,因為老問題沒根本解決,新問題又出來……預售票銷售模式,電子計票的實時更新、防偽,線上宣發的失控、氾濫……現在還沒有看到有實效的管理制度。我相信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反過來拖累市場發展。”

“情況大概是這樣,時間有限,現在主要說人才隊伍培養的問題。”

“懷柔這邊的影視基地亞洲最大,裝置最全;現在卻有不少空置的裝置……有一個五千平方米的巨型室內拍攝基地,從我電影租用之後,我打聽到,竟然之後一直沒找到下一個劇組。”

“——有人會說啊,方沂,你以偏概全了,那個室內場太大,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存在這個需求,本身就不該建,等用到了的時候再去修,或者用別人的……我覺得,這是造不如買的謬論。聽說jet李到好來塢拍片,發現連載他們的拖車都是專職司機,拖車是特種車輛,而司機是持證上崗的司機,二十年只會幹這個,一切為保裝置和演員安全,從不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