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也是正式拍攝的第一天。

四人組再次齊聚在了片場。

陳光孝還是老工作,扛著攝像機記錄現場的情況。

暮雪卓瑪負責和演員的部分溝通問題。

“暮雪,你去讓蒙克把臉弄油膩一點。”

“好的老闆。”

林軒檢閱著片場,如同在雄獅在檢閱領地。

“這個鏡頭,我需要一個無神的表情懂嗎?”

“安璐瑤,你去把四號道具拿出來, 這個道具一定要穩妥保護知道嗎?”

鏡頭前,斐思妮甘做出了一個發呆的表情。

她的妝容已經化成了類似於煙燻妝的模樣,但是這個無神的表情還不夠。

林軒:“卡,停下。”

“無神的表情,帶一點懷疑自己的態度,然後對於周圍的事物沒有任何感知的那種表情。”

“不是盯著一個東西發呆那種無神,明白嗎?”

“重來。”

“卡!”

“卡!”

“重來!”

“再來一次!”

這個鏡頭,是全片少有的要塑造出角色,一個鏡頭讓整個角色立住的鏡頭。

不只是和第一部有關,也和後面的每一部有關。

如果這個鏡頭立不起來,這片子的可看性就要出問題了。

因為原片也沒幾個女性角色,而這個角色超少的戲份,拿出了最佳的表演。

於是第二部的編劇才給了這個角色非常重要的戲份,延續起了前三部的輝煌。

連續卡了十次之後,觀眾都懵逼了:

【講真,這麼卡下去,別說七天拍攝完一部電影,七百天都費勁……】

【一個電影,就算是快節奏的,比較蒙太奇的手法風格,也最多幾千個鏡頭。】

【但是,最少也有一千多個鏡頭。】

【如果每一個鏡頭都這麼卡,我感覺兩年不一定拍的完。】

要知道這是電影,不是電視劇。

一句卡,並不是重新開機, 重新拍那麼簡單。

一瞬間,電影裡畫面中出現的物品運動, 全部要恢復原狀。

包括角色的妝容,甚至頭髮絲散開的位置,都需要重新調整。

每一次卡,就要準備十分鐘以上。

這些都是必須的,如果說某一次演員恢復好了狀態,終於找到了導演想要的那個鏡頭,結果鏡頭的其他東西出錯,誰擔待得起?

所以,每一次鏡頭啟動前,整個片場所有的部門都在瘋狂的運轉。

連續十次後,林軒冷著臉:“停一下,休息五分鐘。”

“斐思妮甘,你過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