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直播中,很多觀眾目睹林軒製作著一件一件詭異的,不知道用途的道具。

這些道具每一件看起來都很奇怪。

而過程中,其他視角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抽空休息手指的時候,林軒看了一眼彈幕。

【現在抖音隨便一刷,全是冰桶挑戰。】

【傳播的太快了,你敢信我都接到挑戰了!】

【不說了, 先去拍個挑戰影片,然後再來看直播。】

林軒笑了起來。

這種營銷模式在地星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病d式營銷。

只不過冰桶挑戰是一個有正面意義的營銷。

見林軒看彈幕,網友就開始各種提問了:

【這到底是在準備拍攝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這部電影會有巨星參加嗎?】

【話說冰桶挑戰說是為了漸凍症患者,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啊?】

林軒對這個問題是有話說的:“在地星版本的冰桶挑戰中,規則是這樣的。”

“接受挑戰的人,每個人要對三個人發起挑戰。”

“如果接受挑戰, 就要拍冰桶影片。”

“如果不接受挑戰, 就要捐五美刀給漸凍症基金會。”

這種行為說起來有一點逼捐的意味。

不過因為五美刀也不多, 所以網際網路上沒人把這個當一回事兒。

不過它還有更深層的意味。

那就是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這麼說起來,感覺也還不錯,沒什麼毛病。

不過事實上,它可能是反向得到。

準確的說冰桶挑戰的意義是:愛表現的捧個人場,不願意展現自己的捧個錢場。

這和米國的文化有關。

米國就是喜歡張楊,公眾人物特別是如此。

所以,絕大多數公眾人物會選擇接受挑戰,並且廣受粉絲關注。

這樣一來,冰桶挑戰就會引發最大規模的關注度。

而與此同時,普通人中,很多人是不願意拍影片在網上露面的,這部分人就要捐錢。

規則就是如此。

當然,也有部分人不會理會規則,既不挑戰,也不捐錢。

這個活動幾乎完美的把米國人的群體性性格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這個挑戰現在由龍國人林軒提起,所以規則變了。

林軒笑著:“我承諾我那個影片有多少點贊,我就捐多少錢。”

這句話說起來, 貌似是比米國人更愛表現了。

似乎比米國人還張揚。

其實恰恰相反。

這體現了龍國人的精神特質, 團體性。

團結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