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悄然到來,聽著音樂,能感受到那種充滿了聖光的畫面,和無比歡樂的情緒。

能感受到歡呼勝利的聲音。

但是……這也太奇怪了?!

每一個人都在想,到底是如何勝利的。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大概聽懂了前三個樂章是什麼意思,哪怕不太懂音樂,也是能感受到這裡面帶有的情緒的。

對於情緒的感覺是不會有錯的。

那種和厄運顫抖不休,克服厄運,然後直面命運的情緒太過於強烈了。

第三樂章結束後,勝利怎麼突然就來了。

因為是連續播放,不懂交響樂的普通觀眾還比較後知後覺,突然就感覺命運之神消失了,勝利到來了。

而懂交響樂的人才是瞬間一臉懵逼。

怎麼,突然就贏了?

過程呢?

是因為貝多芬描述不出過程嗎?不可能啊,這麼強大的音樂家,情緒如此飽滿,力量如此強悍,在藍星音樂史上沒有任何人能達到這個程度。

那麼多普通作曲家都可以用音樂表達激烈的反殺過程或者勝利過程。

怎麼這麼偉大的樂聖描述不出勝利的過程呢?

不,絕對不是貝多芬描述不出來。

難道是貝多芬故意隱藏了取勝的方法?這對研究古典樂很深入的樂迷們非常的失落。

一步偉大的樂章,怎麼能虎頭蛇尾呢?

但是,接下來,所有的交響樂迷都反應了過來。

當輝煌的第一主題結束後,絃樂所表達的第二主題襲來,歡樂,無邊無際的歡樂。

這和《歡樂頌》中的歡樂完全不同。

歡樂頌中的歡樂,是一種在聖光沐浴之下,微微帶著笑臉的歡樂。

而命運的歡樂,是無數人聚在一起,放聲大笑的歡樂!

人民終究取得了勝利!

很多人閉上眼睛聽著,眼前出現了奇怪的畫面,在一片空曠的廣場上,旗幟和火焰東倒西歪。

但是,無數人從各個街道湧出,歡聚一堂,振臂高呼,搖旗吶喊。

沒有一個人是絕對主角,沒有英雄,甚至沒有體現貝多芬。

無數人在一起放肆的大笑,每個人身上都遍體鱗傷、瘦骨嶙峋,但是那種飽滿的情緒迸發的如此強烈。

所有樂迷在這一刻明白了。

原來是這樣勝利的。

原來這就是命運之神。

說到底,命運之神不過是阻攔在人民面前的大山。

是人民追求幸福的阻礙。

是壓制著天空的黑幕。

是演化已久的封建殘餘!!!

而現在人民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