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青龍殿殿主燕驚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光飛逝,如同流水。
又是一年的五月。
神都自聖人身死,本該爆發的慘烈奪嫡之爭,罕見的並未持續下去,波濤洶湧猶如火藥桶上的神都,反而平靜下來。
聖人的死,讓太宗和高宗還有晉王三方勢力合流了,他們降低了內鬥頻率,開始聯手對外,開始穩固大周局勢。
這一次的聯合,是因為外界局勢,因為聖人的死亡,局勢開始惡化起來,三方勢力不是無腦之輩,他們合流起來,一起鎮壓聖人死亡帶來的動亂。
但有志之士都曉得,這合流只是暫時的,他們必然會分裂,然後斗的你死我活。
而大周來到了永泰十二年,本該結束永泰年,甚至是有著邁入永泰十三年跡象。
神都有著一位至尊時候,鬥爭無處不在,鬥是非常激烈,失去了至尊反而平靜,詭異的是至尊大位空缺幾個月了。
五月暖風徐徐,迎面吹拂著面頰,猶如柔軟的玉手拂面。
竇長生黑色長靴踩踏在碧綠的野草之上,緩步走至鋪砌在地面的鮮紅色地毯上,宮娥引領著竇長生走至桌桉後方,竇長生一甩衣袖,已經跪坐在了桌桉後方。
輕輕抬起手臂,挽起寬大衣袖,竇長生拿起桌桉上面擺放的蘋果,已經開始吃了起來,目光環視四方,能夠看見主位空缺,其他位置擺放的桌桉後方,邀請的賓客都已經到來。
每一位都不陌生,全部都是朝堂重臣,最少也是政事堂當中的一部侍郎,或者是五軍都護府中的都督。
政事堂和五軍都護,這是兩個龐然大物,二者一文一武,涉及的範圍太廣了,可謂是藏龍臥虎,在這超凡世界當中,文人自然不是隻有筆桿子,其中世家詩書傳家,這詩書不光是有學問,也是有著武學。
各種傳世經文,演化出了不知道多少種絕學,每一種都足以傳家。
軍中好勇鬥狠,強者層出不窮,如曹龍吉出身低微,要是不曾從軍,一輩子浪蕩於鄉野,但入了軍中獲得傳承,卻是一躍而起,如魚躍龍門,有了如今的造化。
五軍都護府分為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其主官為左、右都督,再進一步就是驃騎將軍和大將軍。
政事堂三位閣臣,五軍都護府兩位將軍,這都是內閣成員。
昔年太宗時期,五軍都護府勢大,在大將軍和驃騎將軍後,還有著車騎將軍,只是自從高宗後已經裁撤,內閣首相再無軍中出身。
竇長生目光仔細計算,五軍都護府最為重要的都督來了誰?
說起來論起兵權來,什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根本不如這五軍都護府當中的各個都督,因為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看似權力無邊,有著節制三軍的權柄,可實則他們不直接統管軍隊了。
真正的軍隊都在各個都護府的都督手中,他們才是現管,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隔了一層,對於下面的眾位將軍而言,有一些太高了。
所以大將軍和驃騎將軍厲害不厲害,就要看下面有沒有人支援你。
這裡非常的複雜,軍中自成一體,從無空降而來的驃騎將軍和大將軍,就算空降也坐不穩,不像是王師範能夠直接擔當禮部尚書,軍中沒有這樣的先例。
竇長生看了一眼,有前軍都護府和左軍都護府,卻是不太相信,他們會支援晉王。
五軍都護府當中自從蕭天佑跑路後,驃騎將軍一職空缺,大將軍已經是一家獨大,憋屈半輩子的大將軍,豈能不去把刺頭給削掉,眼前這幾個傢伙,怎麼看都是大將軍楊開泰派遣過來的。
竇長生悠閒自在的吃著水果,對於前來的重臣視而不見,這優哉遊哉的幾個月時光中,晉王和高宗不斷設宴,竇長生是來者不拒,雖然心中傾向於高宗,可竇長生哪裡會主動捲入亂局中。
該吃吃,該喝喝,送的東西是不收的。
宴席對一名武道三品宗師,也算是恩情,必須要他們拿命去償還,可這對竇長生而言不是事,竇長生江湖地位已經起來了,這只是算小恩小惠,傳揚出去天下也說不出竇長生半分不好來。
只是這一次的宴席,怕是宴無好宴。
竇長生看著自己的同僚,青龍殿殿主燕驚天。
六扇門這幾個月風雨飄擺,一度處於裁撤的邊緣,差一點就被解散,等待著其他部門成為六司,從而併入其中。
但關鍵時刻是這位代理六扇門的燕驚天,不斷東奔西走,把六扇門保留下來,更是為白虎殿和玄武殿求情,花費巨大代價,這才保住了白虎殿和玄武殿。
以至於六扇門保住了不說,實力也沒有多少折損,那一些王長恭心腹,和王長恭牽連極深者,各自主動和王長恭割裂,立下投名狀,全部都被燕驚天收歸於麾下。
英傑乃是稀少的一部分,全部都是萬里挑一,可天下億萬萬生靈,哪怕是萬里挑一也不在少數,諸如大周人榜一百零八位,一洲都不一定出一位,哪怕是下洲都有上千萬人口,那可是千萬比一。
這社會猶如金字塔,要是處於江湖底層,一生都很難遇到人榜英傑,但當你處於金字塔高層後,你就會發現,哪一位昔日不是人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