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藝會議室。

由副校長李天雲親自主持,召開了一場臨時會議,要求作曲系和聲樂系的領導務必到場。

不少教授本來下午還有課,結果卻被一個電話,給喊過來開會,只能將手裡的教學工作,交給年輕的助教。

“李校長, 你怎麼選在這個時候開會,這不是耽誤日常的教學工作嗎?”作曲系的張教授,語氣有些不滿。

他是魔藝的老資格,絲毫不憷李天雲,這個副校長的威嚴,作為老學究, 他最討厭的就是搞形式主義。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象牙塔,就應該將心思放在教學工作上, 現在卻佔用上課時間來開會,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老張,稍安勿躁,今天的事情比較嚴重,事關咱們魔藝的聲譽,不然,李校長也不會挑在這個時間開會。”劉春娥教授在旁幫腔。

她知道張教授的性子比較古板,將精力都放到了教學工作上,所以,不清楚網上的負面輿論,也是挺正常的事情。

見人都到齊,李天雲便讓助理分發檔案:“大家先看下手裡的資料,然後說說自己的想法。”

檔案上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部落社會熱點上,鬧得沸沸揚揚的——

《分析華夏如今的教育制度——從一位十四歲便被保送頂級學府的“少年天才”談起。》

在眾人閱讀資料的時候, 李天雲拿起茶杯抿了口茶,臉色風輕雲淡、不見波瀾,自有一股溫文爾雅的書卷氣。

但他握著茶杯的手背, 卻是凸起了青筋,顯露出他內心的不平靜。

早上,在得知魔藝出了個“走關係”的保送生,李天雲第一反應就是先將訊息給壓下去。

然後,在內部低調處理涉事學生,以及相關教職人員,免得影響魔藝的聲譽。

但老同學劉春娥的到來,卻讓他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原來根本不存在走後門的事情,反而是魔藝出了個天才在校生。

能坐上校領導的位置,李天雲自然是個會把握機會的人,他從這次的輿論事件中,看到了為魔藝造勢的機會。

一個月後,就是填報志願的時候,這時候魔藝如果能出波風頭,肯定能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穩壓京都藝術學院一頭。

畢竟,天才校友的影響力,對學校的招生有很大的幫助,尤其還是溫言這樣的在校生。

所以,他當場就聯絡趙婉琪, 讓她晚些澄清真相,到時候,魔藝會和她聯合發聲,這樣更能增加解釋的可信度。

起初,趙婉琪並不同意,覺得這樣會影響她和溫言的聲譽。

但在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遊說下,並點明瞭這次是三方共贏的局面,這才得到趙婉琪的應允。

但他沒想到,這個id名叫“馬寶安”的教育評論員,卻用春秋筆法將事情,給上升了一個高度。

這樣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因為,藝術保送生本來就有些爭議,網路上的討論,又容易放大人的負面情緒。

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這次的輿論風暴,很可能會重創魔藝的聲譽。

“李校長,這份檔案上的內容,我昨天就在娛樂新聞上看到了。”會議桌末尾,一個聲樂系的年輕教授開口說道:

“他這就是將上面的內容,簡單的複製黏貼一下,然後將本來的娛樂八卦,給上升到了保送漏洞的高度,這個人顯然更明白,怎麼才能調動輿論情緒。”

“哼,這種人擺明了就是來碰瓷的。”坐在會議桌前列的老教授,氣得直拍桌子:“你看看這個馬寶安的頭銜,教育評論員、熱點分析員、民間樂評人……這明顯就是靠譁眾取寵掙錢的主?”

“肚子裡沒有幾兩墨水,靠著一知半解的水平,亂帶節奏、愚弄大眾,簡直可惡!”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決不能姑息,必須嚴厲回擊,再過一個多月就是考生們,填報志願的時候,他這不是在給我們魔藝捅刀子嗎?”

隨著老教授這句話,會議室便響起了議論聲,顯然大家都在擔心這個問題。

“是啊,是啊,這樣的負面醜聞,不趕緊解決,我們今年招生的時候,還怎麼和京藝競爭?”

“怎麼在這個關建時候,偏偏鬧出這樣的事情。”

事情都發生了,你們就不要再扎心了,李天雲的臉色微僵。

這件事情想想就有些可笑,一個外行人藉著社交賬號,在網路上的影響力,直接就碰瓷魔藝。

唉,常年在大學裡和這些老教授們打交道,讓他高估了人的下限。

或者說,有人為了利益,已經變得喪心病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