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返航(第2/2頁)
章節報錯
“遼東侯真是兵強馬壯,兵多將廣啊,據我所知不少在外將領都以次充好不說,更是用木頭炮裝裝樣子,實際上根本就不能用,遼東侯兵鋒很盛啊。”
楊殿弼笑了笑,心說這才哪到哪啊,看咱們這幫人能不能趕上,要是能趕上,等你到時候跟著打東溝,讓你那三萬御營軍跟小寶寶一樣,感受侯爺的強大。
朱慈烺見楊殿弼沒什麼心情,都統翟毓秀呢,又再忙,便非常懂事的待著太監前往分配給自己的船艙。
“這樣是不是不太好啊?”
“什麼不太好?”
翟毓秀努努嘴,問道:“那好歹是你們明人的太子啊,這麼冷落好嗎?”
“我是侯爺的人,老翟,你跟我裝什麼糊塗呢?”
翟毓秀笑了笑,心中有了數,附和道:“我也是侯爺的人,我也是。”
“行了,少廢話,不用優待,也不要苛責,這小子過幾天就會有三萬的兵馬跟上來,是這小子的軍隊,雖然侯爺不怕他,但是不出亂子總是好的。”
“喏!”
………………………………
解釋個事,也不想對線啥的了,真薅不住了,我那麼多能罵的,能指指點點的細節你不抓,就擱那塊資料也不查,小說也不仔細看,長個大嘴就啊你不對你不對你不對
咱就是說,幾百斤上千斤的鐵錨,冷拉鋼針,彈簧機銷,鋼鑽頭,複合鐵炮……別說大的高爐,小的行爐,快速炒鋼的設計和2毫米厚度的鑄鐵鍋……
別說明朝了,1644年左右跨度十年吧,這個範圍內,朝鮮、清都有這個工藝,真當遼民沒手藝啊?其實就是大明自己的問題!
都不提別的,就《天工開物》中的鋼鐵冶煉流程,已經到了規模化、量產化、生熟鐵連續生產的地步。這種連續生產的工藝,就已經有組合化生產的系統思想了吧?
簡單點說,常規的鍊鐵法,只能煉出生鐵,灌鋼法這就需要兩次加熱。可是!!!這個時代本身就已經有炒鋼法了,不需要冷卻再次加熱即可生產!
上來就技術這麼不先進?古代技術不先進不是因為家家藏私?不是因為規模不大?明朝京城的槍炮作坊沒炸之前那是什麼效率?更何況鐵甲呢?真當甲冑都是精雕細琢呢?
主角這是什麼規模?工人基數有多大?流水線這詞都用傻比了,自打有扎甲開始就是流水線了,但凡古代大規模生產的方式都是流水線方式了。
要不然打一場仗跟歐洲似的?坑坑窪窪的,人家攏共就那麼點逼人,一國正規軍也就幾個郡縣守備的人數,人家人少人家DIY沒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主角有系統啊,我為啥給他系統啊,就是正常人有什麼資格回去耀武揚威呢?
張飛優秀吧?人家美男子,吟詩作對,風流倜儻,上馬能殺敵,但他是正常人,能跟主角一樣嗎?
待遇拉滿,吃穿住全包,規模相同,別說那點逼所謂白鋼甲了,超額完成也不是不可能。不就是瞧不起工匠才這逼樣嗎?這不就典型一邊說產能不夠,一邊說工人太多嗎?工人當家的時候可沒見什麼產能不夠,那都過剩的
求求啦,你就是說我糧食這邊崩了,人物刻畫崩了,力量體系刻畫不好,我都認,確實水平不行
咱就是說,扣字之前能不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