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佈局決策(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許良虎:“敵人或許會從西面來!行軍速度很重要!”
宋玉國:“火器克騎,但趕路太慢!沒有防線,容易被突襲!”
王鴻泰長出一口氣,幾乎瞬間就明白了兩個人的意思。
或許,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優勢,老子也不管你哪方面有天賦,你卻都給爺學,往死學,死記硬背的裝腦子裡。
眼界開啟了,知識面弄廣了,只要不是智障,動動腦,發揮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古代還是能混出個名頭的。
當然,萬事開頭難,最難的就是舞臺,有舞臺,才能混出名堂。
宋玉國的意思就是,就算有了大隊大隊的火槍兵,的確可以對騎兵造成大量剋制,可是沒有長槍兵在前面頂著,被近身了那就慘了。
倒不是說鷹揚銃衛近戰能力多差,而是價效比不高,血虧!鷹揚銃衛貴的是槍,是槍手的技術!
至於許良虎說的,王鴻泰也有所瞭解,因為這一次,敵人裡有蒙人,這就很值得思考了。
蒙古八旗旗色、官制與八旗滿洲同,惟地位略低八旗滿洲,而高過八旗漢軍。
明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建立八旗時,已編有蒙古牛錄七十六個,並將部分蒙古人編入滿洲牛錄,分隸滿洲大臣下面。
明崇禎六年時先只編有“蒙古二旗”;稱為“右營”和“左營”,七年又將這兩個旗的人丁劃歸代善、濟爾哈朗等所轄的滿洲八旗中。
到崇禎八年,經過三次大規模的征討察哈爾,漠南蒙古大部分歸順後,皇太極將原屬於滿洲八旗之外的原有蒙古牛錄,再加上新來的內外喀喇沁蒙古合編成八旗蒙古,人數約七千八百多人。
旗色官制與“八旗滿洲”同。據記載:當時蒙古壯丁共有一萬七千人,分編為十一旗。
其中,古魯思轄布、俄木布楚虎爾和耿格爾、單把四人所轄的三旗有九千多人,仍然隸屬於原來的滿八旗下。
每逢行軍作戰,地廣則八旗並列分八路,地狹則八旗合一而行,隊伍整肅,節制嚴明。
兩年前,在八旗的主要組織規模形成之後,十月,皇太極呼叫空前雄厚的兵力,第四次入犯明境,命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率滿洲、蒙古、漢人二十四固山,各固山額真官軍一半,外番蒙古兵一半往徵大明。
毀邊關入,縱橫無敵!通燕京,下山東!克城“共八十八”,“俘人畜九十二萬三百”。
大明稱為“壬午虜變”,這裡所指的“二十四固山”,即含八旗蒙古。
而女真就這些人,自己這段時間可謂是把鑲藍旗的根給撅折了,皇太極能幹看著?
蒙八旗、漢八旗,將會成為王鴻泰接下來的主要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