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根據地在朝鮮(第1/2頁)
章節報錯
鋪墊過度章節
………………………………
“將軍,這些韃子裡有幾個甲冑比較精良的韃子想要見您,您看?”
王鴻泰詫異的看了一眼許良虎,問道:“你現在都學會韃子的話了?”
這自己手下的將官上升空間也太大了吧?自主學習能力這麼強呢?
許良虎聞言尷尬的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我沒聽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但是看他們那個樣子,肯定是求饒的。”
王鴻泰一拍腦門,合著是這麼個情況。
“那就都砍了吧,把他們的盔甲、軍械、戰馬都收好了,收拾收拾,然後趕緊北上越過韃子,去朝鮮,咱們在那定國立邦。”
“喏!”
王鴻泰思索了幾個日夜,自從意識到自己光有軍隊卻支撐不起糧草的時候,他就在思考自己的根據地,也就是基本盤應該放到哪裡。
思來想去,王鴻泰覺得自己的基本盤還是放到如今的朝鮮更好。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接了班。由於朝鮮頻繁的聯合大明對付後金,所以皇太極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決定打服朝鮮,解除後顧之憂。
這時候皇太極剛剛繼位,就派遣阿敏率三萬鐵騎,發兵朝鮮。經過三個月的戰爭,朝鮮只能投降,簽下了城下之盟,朝鮮和後金成為了兄弟之國。
這次屈辱,在朝鮮歷史上被稱為“丁卯胡亂”。
不過這只是第一次,等到後金成為大清後,皇太極又因為朝鮮不聽話,背叛兄弟,再次入侵朝鮮,這一次算是徹底把朝鮮打趴下了。
朝鮮成為了大清的藩屬國,與大明斷絕了一切來往。
為什麼在這個時期,韃子可以輕易地佔領朝鮮?
首先來講,此時的亞洲就是比爛的年代,朝鮮和大明一樣,早已走向了衰落。大明實力強大,衰落了也不太明顯,至少軍隊還是能夠頂一陣子,可朝鮮就不一樣了。
朝鮮本身實力就弱小,根本不足以應對強大的滿清八旗。
朝鮮從十五世紀末期開始就遇到了大麻煩,政治上官員腐敗,黨爭不斷,還頻繁的爆發政變和農民起義,這個階段也是朝鮮由盛轉衰的時期。
可以說對於任何一個王朝都是這樣,在衰落期,面對外敵入侵,承受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這還不算,倭國的豐臣秀吉統一小島後,又把手伸到了朝鮮,佔領了朝鮮大部分地區,包括王城漢城,還驅逐了國王,這就是朝鮮爆發的“壬辰倭亂”。
如果不是萬曆帝派遣軍隊入朝,朝鮮的國王恐怕根本沒有機會見到後來的八旗老爺了。
壬辰倭亂使得朝鮮從亡國到復國,付出了沉重代價。
而李倧之所以能夠登基是發動了政變,推翻了自己伯父的統治。
不過在李倧在位期間,政變是絡繹不絕,陰謀是層出不窮,他也根本沒有能力讓朝鮮走向富強,反而一步步讓朝鮮更墮落。
當時的大明也早已失去了東北的主動權,也根本沒有能力幫自己的小老弟一把,畢竟位於東北的建奴與朝鮮接壤,對於八旗兵來說,根本沒有任何障礙。
所以朝鮮根本不是強勢的八旗天兵的對手,只能接受失敗的命運。
而且當年的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就對原來遼東地區以及朝鮮的影響力已經大為下降。
而丙子胡亂,就是徹底讓這個番邦小國元氣大傷,根基被毀。
此戰最後的結果是韃子將五十萬朝鮮人作為俘虜押回盛京充作奴隸,並掠走朝鮮大量物資。
這五十萬人中有三十萬是朝鮮官宦婦人家庭太太小姐丫環,押回東北後被當成奴隸公開出售。
在奴隸交易市場被俘男女或是母子相逢,或是兄弟相見,相持嚎哭,哭聲震天動地。他們有的賣到關外,有的賣到蒙古,有的殉葬祭天祭祖,最後滯留在中國的大多數朝鮮男女俘虜都終身為奴,死在異域。
丙子胡亂對朝鮮社會文化的衝擊非常大,再加上韃子對朝鮮的經濟掠奪,政治欺壓,使得朝鮮始終國力衰微,堪稱朝鮮版的靖康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