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聲交鋒(第1/5頁)
章節報錯
耶律堯光率領契丹兩萬精銳,自解梁出發,帶著龍泉寶藏北上,欲與北方盤踞燕雲十六州的契丹大軍匯合,李星雲率領酆都鬼騎環伺在旁,宛如狼群捕獵,亦如夜貓靜候。
二者雖未碰面,但二者之間的心理博弈已經開始,或者說這場貓鼠遊戲已然開始,就看最後誰是貓?誰是鼠?
也看最終到底是貓捕鼠,還是鼠吞貓!
······
「耶律堯光此行率軍北上,可選的路線並不多,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渡束水,走猗氏,萬泉沿汾水流域上行,一類為不渡束水,走絳縣轉曲沃或者侯馬。」
束水河旁,李星雲用樹枝隨意的在地上劃出兩道蜿蜒的曲線,分別代表束水和汾水,又大致的戳了幾個點,分別表示解梁、猗氏、萬泉、絳縣、曲沃和侯馬,隨即用兩道曲線將之相連,大致的描繪出了自己對於耶律堯光北上路線的猜測。
「束水的汛期為七下八上,當下時值九月,束水的汛期雖過,但水位仍是不低,束水又素來以水流迅速湍急著稱,騎兵渡河艱難,風險太高,更何況還要帶著龍泉寶藏,若是渡河之時被我軍堵截,必敗無疑,耶律堯光想來不會如此不智。」
酆都將腳下的朽木踢進束水,僅是眨眼的功夫,湍急的河水迅速便將那根朽木沖走,以常人之目力已是難尋蹤跡。
「嗯,不錯,耶律堯光的主力自然是不會冒險渡河的!」
李星雲點了點頭,他們就在束水邊上,束水之湍急,他當然也是看在眼中的,只要眼睛不瞎,腦子不少根弦,自然是會想到這一點。
當然,他也沒有認為酆都在嘲諷自己,近三年的相處下來,他對於酆都這個袁天罡挑選出來輔左他的將帥之才也算是相當瞭解了。
酆都此人雖然信奉兵行詭道,但為人卻是有些耿直的,他這就是單純的有事說事,為他查漏補缺,提醒他沒注意的地方。
再說了,這算什麼啊,去年這傢伙還跟他諫言,說他師兄雖智多近妖,但未必是武侯在世,對於師兄的話,他應該有自己的思考,不應盲目聽從。
這不是開玩笑嗎?師兄難道還會害自己不成?
師兄要是想做皇帝,一句話,他李星雲鞍前馬後,衝鋒陷陣沒得一點問題。
袁天罡反對,他都可以以命相逼,拿刀架子自己的脖子上,指著袁天罡的鼻子嚷嚷,你要是不讓我師兄當皇帝,我就殺了那個冒牌貨,然後自殺,讓李唐皇室絕後。
再說了,師兄腦子那麼好使,他還動腦子幹嘛?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多累啊!
他就是師兄教出來的,在他看來,師兄的決定只會比他的想法更好,更有深度。
不過,他也沒有因此惡了酆都,深諳師兄教誨,就突出一個有容乃大,嘿嘿!
酆都會有那樣的想法,那是酆都沒法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師兄,但他是可以推己及人,站在酆都的角度來考慮的,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已是能夠證明其忠心耿耿,得此大將,夫復何求?
目光微微有些異樣,深深的看了酆都一眼,李星雲話音一轉。
「不過,耶律堯光未必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主力帶著龍泉寶藏渡束水確實風險太大,但分出些許兵力,帶著傳國玉璽渡河卻是問題不大,還能為攜帶龍泉寶藏的主力吸引一些目光,分擔一下壓力。」
聞言,酆都的眼前頓時一亮,忍不住躬身行禮讚嘆:「殿下英明,是末將思慮不周了!」
「那倒不是,只是你清楚那傳國玉璽是假的,下意識的就認為其不重要,實際上這假的傳國玉璽當是耶律堯光手中第二支籌碼。」
李星雲搖了搖頭,腦海中不由想起師兄對酆都的評價。
酆都啊,是個難得的將帥之才,但與你一樣,稍顯稚嫩,還需多加磨練。
如今看來,師兄看人真的很準。
酆都在衝鋒陷陣上悍勇無比,在行軍佈陣上也頗有造詣,在練兵與後勤統籌上都有著極佳的才能,但在長遠的戰略目光上稍顯稚嫩,經驗上有所不足。
比如這一次,便忽略了一些自己清楚,但對手乃至其他敵人不清楚,即便清楚也會將計就計的隱性條件。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人不可能生來便是完美無瑕,都是需要成長的。
他與酆都不同,他受師兄影響在長遠的戰略眼光上頗有所長,但在行軍打仗的細節方面屬於是新手小白,他與酆都剛好可以形成互補,在相互學習上成長。
額,說到師兄的話,那之前的那句可以劃掉了,師兄明顯是個例外,至少他很清楚師父從未教過師兄除醫術與武功之外的東西。
「那殿下的意思是,若耶律堯光真行此一招,我們還得跟?」
酆都性子雖然耿直,但心思卻是極為敏捷,瞬間就想通了其中關節,但眉頭卻是皺了起來。
耶律堯光若是分出些許兵力,帶著傳國玉璽渡束水沿汾水北上,不僅可以吸引周遭盯著龍泉寶藏的目光,而且可以讓暗中的敵人分兵,暗中的敵人若是想吃下這支攜帶龍泉寶藏的隊伍,必然需要分出更多的兵力,如此一來,耶律堯光這分兵不僅不虧,反倒是血賺。
若是他們不為所動,那耶律堯光也可以從中分辨出這傳國玉璽的真假,同時這支分出去的隊伍還能另作奇兵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