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回饒疆之前的局勢來看,晉國群龍無首,契丹必然南下,契丹積蓄已久,這一朝南下,雖無傾吞天下之能,確已有席捲中原之勢。”

身為岐王,對於天下局勢這種東西的思考,幾乎成為了本能。

即便他現在已經放棄了岐王的身份,但這種本能的思考不是說停止就能停止的,這些東西憋在心裡,也頗為不自在,能有個機會傾訴而出,倒也不是件壞事。

這就是他願意開口的原因,當然,想讓他為姜雲卿出謀劃策是不可能的。

“前幾日幻音坊來信,契丹大軍已經兵臨幽州城下。”

姜雲卿點出之前幻音坊送來的資訊,捧跟似的肯定了李茂貞的對於局勢的猜測。

“若李星雲想像光武帝復興大漢一般復興大唐,就需得讓這江山再支離破碎一點,然後於危難中崛起,一點點的收復支離破碎的山河,方能為大唐再續百年以上之國祚。”

李茂貞彷照著光武事蹟,為李星雲闡述了一條得到過驗證,但十分艱辛、困難、與危險的道路。

成功者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失敗者則如同大浪掏起的沙礫,或許在某一刻隨著浪花重出歷史長河,有過那麼一瞬間的閃亮,但在下一刻就會重新落入河中,隨波逐流。

“你的意思是,任由契丹攻破晉國防線霍亂中原,再由李星雲出場當救世主,一點點收復山河,驅除異族,最後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的登基稱帝,重塑大唐?”

姜雲卿琢磨著李茂貞話裡的意思,不由感嘆:“果然,你們這些玩弄權利的人,心真髒啊!”

“哼,你好意思說我?你能有閒情逸致的出現在嬈疆,不就說明你正是這麼做的嗎?”

李茂貞冷哼一聲,不屑的說道。

自朱雀門一役之後,除了晉國,天下有數的蕃鎮諸侯性命皆掌控在姜雲卿手中。

在李茂貞看來,姜雲卿若真是那種悲天憫人之人,此刻就應該號召各大諸侯蕃鎮共同出兵,殲滅契丹,而不是無所事事的跑到嬈疆了。

姜雲卿卻是搖了搖頭,問道:“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

“什麼意思?”

李茂貞眉頭微皺,發出疑問,顯然並沒有聽過這個故事。

姜雲卿也不知道這個故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可能現在還沒有,也可能已經有了,只是還沒有流傳開來。

不過,這都沒關係,不管李茂貞有沒有聽過,都不影響他接下來的話。

姜雲卿繼續說道:“晉國雖然群龍無首,但只要能以高壓穩定晉國內部局勢,以晉國的底蘊,抵擋契丹南下不是什麼問題,反過來擊敗契丹也並非不可能。”

“但若是有第二者,第三者,乃至是第四者插手其中,那麼別說是擊敗契丹,便是抵擋契丹南下都會是一個問題。”

“各個諸侯蕃鎮,皆是心懷鬼胎之輩,他們併肩子一起上,永遠不會是1+1>2,只會是1+1<1。”

“你說的太過絕對了,當初我們聯合抗擊朱溫……”

李茂貞還想掙扎反駁一下,卻被姜雲卿打斷道:“但你們失敗了,不是嗎?”

“這……”

李茂貞一時間,竟有些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