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臨城下與變局(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現在一旦局勢不利,只要高喊一聲投降不殺,估計就有許多人會高高舉起自己的雙手投降,在五代十國這個糟糕的時代,忠誠是最為廉價的東西。
往往還不等刀劍臨身,就已經跑到敵國陣營去了,姜雲卿記得劉知俊之前就是在朱溫手底下幹活的,後來聽說朱溫要殺他,就立馬拖家帶口的的投降岐國了。
這種行為不能說不好,畢竟是為了生存,再如何也不能評擊一個人求生的本能。
但如果人人如此,那這個時代必然會缺少許多的精彩。
“而且現在蜀軍已經繞至梁軍後方,楚軍也已經掉頭回來,合三國之力,這三十萬梁軍已然是待宰的羔羊!”
姜雲卿透過垛口,看著底下的梁軍,雙眼彷彿迸發出精光,預見了梁軍的覆滅,梁國的覆滅。
“嗯?楚軍不是在攻打汴州嗎?”
聽到楚軍調轉槍頭,女帝頓時一愣,她記得之前的訊息是說楚軍北上攻打汴州去了的。
“汴州只會是李存勖的,馬殷這個人別的或許不行,但唯獨在自知之明這點上,很有幾分自己的見解,他清楚自己不是李存勖的對手,自然是不會去與李存勖爭那汴州的,倒不如回過頭來徹底滅了朱友貞,以絕後患不說,三國共分關中領土,不比去跟李存勖爭那汴州來的舒服?”
後唐莊宗李存勖,姜雲卿記得前世上學時,學一篇名為《憐官傳序》文章時,老師給他們科普過李存勖的生平。
李存勖善於騎射,文武雙全。唐朝末年,隨父征戰四方,頗有功勳,累遷檢校司空、晉州刺史。天祐五年,出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驍勇善戰,長於謀略,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日益強盛。同光元年,於魏州稱帝,建立後唐。帶兵滅亡後梁,定都於洛陽。在位期間,吞併岐國,滅亡前蜀,取得鳳翔、漢中及兩川,震動南方割據諸國,“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
此戰績端的是強悍的離譜,可以說這已經是妥妥的於亂世中開闢大一統王朝的帝皇模板了。
只可惜後期沉湎聲色,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猜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最後於興教門之變中被殺。
這個世界和真實的歷史有所偏差,但事實證明,李存勖這個人卻是很猛。
這個世界是李克用還在,李存勖還有李克用壓著,不然此時的汴州估計早就易手了。
“如此一來,岐國之危就解決了!”
女帝鬆了口氣,看向姜雲卿目光中充滿了好奇:“不過,我很好奇你是如何說服他們的?”
“就是一點點外交手段而已!”姜雲卿輕描淡寫的隨口說道。
“外交手段?”女帝皺眉疑惑。
姜雲卿以為女帝是不清楚“外交”這麼一個詞彙,立即解釋道:“你可以理解為縱橫之道。”
女帝卻是撇了撇嘴,“你可不要把我想的太傻了,才不需要你解釋呢!”
隨即便侃侃而談:“《榖梁傳》有記,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與朝也。”
“《韓非子》有度一篇中有記載,忘主外交,以進其與。”
“《墨子》修身一篇中也有記載,近者不親,無務求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
“外交一詞可以說是由來已久,縱橫之道只是外交的一種手段,才不能代表外交。”
女帝引經據典,詮釋了一番什麼叫做“外交”一詞自古有之。
說的姜雲卿一愣一愣的,那叫一個自愧不如。
最後心悅誠服的調侃道:“我原本以為我只是榜上了一個富婆,沒想到原來還榜上了一個才女,當真是我的畢生之幸啊!”
“嘿嘿,那是!”
聽到姜雲卿誇讚自己才女,女帝頓時得意的笑了起來。
可一揣摩姜雲卿的話,女帝頓時就又有了疑惑:“何為富婆?”
“指擁有大量財產的女子!”
雖然感覺女帝的看待問題的角度很刁鑽,但姜雲卿還是給出瞭解釋。
當然,是有選擇的給出解釋,富婆這個後世新興的網路詞彙的真實釋義:一是專指擁有大量財產的婦女;或是即指專門包養小白臉的有錢婦女。二是指只依靠男方提供經濟支援而生活的女性。
姜雲卿感覺自己如果完整的解釋的話,估計自己腰上又要肉疼了。
女帝在聽到姜雲卿選擇性的迴避了不友好的解釋後,並沒有產生什麼負面情緒,女帝欣然接受了富婆的身份:“話糙理不糙,你說的還挺有道理的。”
畢竟,她既是女帝,又是岐王,她所擁有的財產,已經無法用普通的價值來估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