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教授略一思忖,便對探方里的同事和學生們喊道:“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活,休息一下再幹。”

探方里同事和學生巴不得溫教授的這句話,大家早就紛紛豎起耳朵,在聽溫教授、葉偏偏和王珂的對話呢。一聽說休息,紛紛放下手中的傢什,圍了過來。

溫教授輕咳了一聲,開始了他對“石博煢”的講解。

“要說這石博煢,就不得不從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說起。當年秦國為了緩和與趙國之間的關係,便將嬴異人以質子身份送往趙國,將本國王室子弟送往他國為質,足以證明本國的誠意。”

溫教授的開場白,立刻把一群人帶入春秋戰國時代。

“嬴異人又是誰呢?他是當時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也是二十幾個庶子之一,並不為安國君的喜歡。所以雖貴為秦國公子,但不受父王喜愛,同時淪為趙國質子,生活那個窘迫啊,還不如布衣百姓。加上秦趙關係緊張,秦國經常攻打趙國,嬴異人在趙國的處境頗為艱難。”

“是不是嬴異人喜歡上了賭博?”葉偏偏的膽子最大,她帶頭質疑。

溫教授瞪了她一眼,說道:“嬴異人在趙國吃飯都成了問題,哪來的錢賭博?”

“溫乾爹,是不是他時來運轉,遇到了貴人?”王珂也是好奇,他朝另一方向去猜想。

溫教授又看看王珂,點點頭。“對,嬴異人他還真的遇上了一個人。此人祖上姓姜,據說他是姜子牙的後代。他以經商發家,遊走於列國,低買高賣,早已富甲一方。他就是呂不韋。”

“對對,呂不韋與嬴異人歷史有交集。”幾個學生又叫起來。

“呂不韋經商來到了邯鄲,這裡當時是趙國首都。有一天他在街上不經意看見了一個穿著粗卑卻相貌堂堂的男人正與一群潑皮爭鬥。路過的呂不韋一聽,此人操著一口秦國口音,也許是鄉音使然,呂不韋指使家丁,解了此人一難。脫困後的嬴異人當然要感謝,呂不韋第一次知道他就是嬴異人。”

溫教授說起古來,總是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王珂和一幫學生聽得十分入迷。

“嬴異人,呂不韋記住了這個名字。後來同鄉聚會,有人在酒過三巡之後,借酒閒聊,說起可憐的秦國質子嬴異人,大家都以他為恥,呂不韋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所救的人,是秦國遺棄的公子。”

“確實可憐!”有位女生拍拍葉偏偏的肩膀,忍不住說了句。

“呂不韋是何等聰明,他以一個商人的敏銳,覺得這是一個絕佳機會,他就派人四處設法找到嬴異人,送去50金。嬴異人大惑不解,自己並沒有結識過這樣的貴人啊。之後,每到月末,便有同一個家丁送來50金。一時間嬴異人生活立刻有了翻天覆地的好轉,但是他的好奇之心愈來愈盛,到底是何方神聖,在接濟自己這個被遺棄的人呢?”

說到這裡,溫教授接過王珂遞來的一碗水,喝了一口,才繼續說道:“終於再一次月末,嬴異人堅決要求這位家丁,帶自己見見幫助自己的無名恩人。嬴異人見到了呂不韋,自然是感激不盡,索問原因。呂不韋笑笑,我不僅能助你脫困,更能助你當上秦國皇帝。”

“嬴異人一聽,嚇得大吃一驚,這要是讓兄弟們聽到了,即使趙國人不殺自己,那些兄弟也必然殺了自己啊!先生休要胡說,我就是一枚被遺棄的質子,能夠活命就知足了,可沒有那個野心。

“呂不韋哈哈大笑,公子不必驚慌,我不是說客,也不是奸細,蒼天派我來佐佑你,從今你我就是同一戰車上的人,只有我能助你。說完呂不韋取出三千金,放在了桌子上。”

“我知道了,呂不韋是讓嬴異人招兵買馬,準備裡應外合,殺回秦國去。”一個學生興奮地叫道,他衝到前面對著溫教授做了一個揮劍劈殺的動作。

“去去去,呂不韋要是和你一樣,就沒有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了。”

在場的人一起笑起來,繼續聽溫教授說。“呂不韋當場定下兩條妙計,他取出一樣自己發明的東西……”

“溫乾爹,我知道了,那樣東西就是石博煢。”王珂舉起右手,像一個小學生在發言。

“對!”溫教授肯定,接著說:“秦國太子安國君有個最寵愛的女人叫華陽夫人,她恰恰沒有生育,同時這位華陽夫人有個弟弟十分好賭。另外,趙國公子趙偃也是一個遊手好閒的人,這三千金就是用這個石博煢誘使二人賭博的器具。”

“後來呢。”葉偏偏繼續問,溫乾爹笑笑。

“十四面的石博煢刻畫有不同的數字,只比大小,三局兩勝,輸贏十分快捷。都是豪門,這種新奇的賭法,很快就讓嬴異人、華陽夫人的弟弟和趙國公子趙偃上癮,三人成了賭友,石博煢也迅速成為貴族的一種新玩法。

“當然,呂不韋也透過華陽夫人的弟弟,認識了華陽夫人,向她陳述了把異人收為養子的好處:華陽夫人沒有生兒子,如果皇上駕崩,她今後的榮華富貴自然難保。這話正戳在華陽夫人的痛處。在華陽夫人的遊說下,寵幸華陽夫人的安國君二話不說,立即為異人刻下玉符,又送了很多禮物給他,並讓呂不韋去教導他。

“不久一次宴會中,呂不韋又把自己最心愛的趙姬獻給了嬴異人。呂不韋協助嬴異人成功回到秦國後,並且幫助嬴異人登上秦國的太子之位,秦昭襄王去世後,嬴異人繼位秦王,呂不韋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此時嬴政還是一個小孩子,呂不韋既是嬴異人的老師,又是他兒子的老師。嬴異人盛年去世,年僅13歲的嬴政繼位秦王,被嬴政尊稱為“仲父”。當年那枚石博煢也自然成了嬴政的玩物,在大秦帝國隨著秦文化流傳開來。”

“啊!”一個彈丸小石,還有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