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出土(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行,溫乾爹,我先去採掘坑,我在那裡等你們。”
“好,小心點。”
王珂與溫教授話別後,來到採掘坑。現在這裡已經搭建得如同一個巨型的地下博物館,一截幾十米的坡道呈“之”字形,連續拐了三道彎,才到坡底。
吸取上次塌方的教訓,根據南邵村的地質條件,頂棚架下,鋼管林立,四面都有支撐架和支撐板,超過四層樓房高。
坡底安裝了電燈,把作業面照得雪亮。實際重點展開的作業面不過一個籃球場大小,但站在這個巨坑之下,還是顯得人很渺小。從坑底向上仰望,頂棚不過是很小的一塊。
採掘現場,手套、考古小鐵鏟、毛刷、文物墊板,小型篩子,挖掘小拉車、抽水機、水桶……應有盡有,只等溫教授一行,帶著照相機、記錄本下來,就行。
按照事前的安排,這個籃球場大小的作業坑底,已經劃分出六個作業坑,分別是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四號坑、五號坑和六號坑。
站在那裡,王珂心中激動不已。我們將是古河道挖掘的見證者與踐行者,將參與發掘的全過程。深埋在古河道泥沙之下,那些上千年的沉船和文物,即將大白於天下,它們是不是也很激動,很興奮呢?
坐在第二層坡道上,王珂幸福地閉上了眼,他在想,我來感知一下,或者用一下思維導航。看看這坑底到底有啥?
王珂如同和尚打坐一般,心靈空淨,排除雜念,不知不覺過去了半個多小時。
天地之間,如同水洗。可是他坐在那裡,半天眼簾下,一絲絲幻景也沒有出現。難道自己的感知能力消失了?腦袋裡的思維導航也失靈了?
就在那裡幻想的時候,忽然丹田處慢慢地騰起一股熱流,逐步升騰,並慢慢地向四肢蔓延。可是到了手腳之處,那團熱流左衝右突,又慢慢地聚集回來,讓小腹越來越熱。
這是啥情況?王珂慢慢地吐故納新,撥出一口口熱氣。
“小王珂!”身後的坡道上,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溫教授帶著他的十幾位同事和學生下來了。
王珂重重地撥出一口濁氣,然後拍拍屁股站了起來。“溫乾爹!”
隨著眾人再次來到坑底,溫教授將人分成兩組,首先開始對位於中間的三號和四號作業坑,展開探方挖掘。
什麼叫探方挖掘呢?
這是考古中最常用的一種發掘遺址的方法。即把發掘區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為單位,分工發掘,這些正方格就叫“探方”。
溫教授讓眾人在每個劃好的方格網內,在每個十字線交叉點打下一根木橛。方格的大小,依遺址文化堆積的厚度而定。
探方由主體、隔梁、關鍵柱三部分組成。探方的方向一般為正方向,即磁針指向。這樣既便於測量,也有利於以後的發掘。一般探方的規格是面積為5×5米。其中主體部分面積為4×4米。隔梁面積為每個4×1米,關鍵柱的面積1×1米。探方西南角,統一為探方測量的座標基點。
這番操作看得王珂雲裡霧裡,他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很快,兩個小組分散開來,大家半蹲著,手拿小鏟子一寸一寸按圖鏟尋。
每一雙眼睛都像探測儀一樣掃描著腳下的泥土。突然,一位同學驚叫道:“溫老師,這裡有情況!”。
溫教授走了過去,這是意料中的事。而王珂只能遠遠地站在一邊觀望。只見她刨開的小坑裡出現了一塊黑黝黝的東西,大家紛紛圍過去看,船板!不知道誰喊了一聲。
“慢一些,用毛刷清理。”
這塊千年的船板,竟然堅硬似鐵,與此前在大楊樹下挖的船板完全不同。慢慢地,這位女同學清理出一米多長來,可依然沒有盡頭。
大家迅速回到自己的挖掘點,順著這塊船板的方向,擴大尋找的範圍。幸運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很快,越來越多的鏟子都碰到同一樣的硬東西。
大家真希望有一把大鏟子,一鏟子就可以把這艘沉船挖起來。這時,溫教授大聲地喊道:“同學們,同事們,挖掘文物是個細緻活,不能圖快,慢功出細活啊。”
又過去了一個多小時,這件沉船的真面目在沙子裡出現了,船頭斜插向西北的地下方向,甲板側翻,現在發現的不過是一側船板。僅僅是露出來的船板,就有十多米長,目測這條千年沉船,長度不會小於二十米,寬度不會小於三米。
橫空出世的沉船,立刻讓全體人員沸騰了。儘管啥也沒有看到,但這沉船足夠讓大家興奮,儲存的如此完好,那船艙裡東西更不用說了。
大家的疲勞煙消雲散,考古之旅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挖掘得好艱辛,但累並快樂著,枯燥卻驚喜著。
“來來來,大家休息一下,我們來拍張照,留作一個紀念!”
溫教授大聲地招呼著,眾人開始蹲在這條沉船的周圍,準備留下這最珍貴的一刻。
“等一下,小王珂,你到中間來。”溫教授一看,所有的人都在,唯有王珂,還遠遠地站在探方的邊上。
“溫乾爹,我就不過去了吧!”
“你一定要來!而且我們這個團隊,你的貢獻最大。”不容分說,王珂被一個學生跑過去拽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