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笛音(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著又是一個!
一個,一個又一個,一口氣冒出來五個蛇頭。
天吶,還有沒有?
天吶,可把葉榮光教授驚呆了。一半是驚喜,一半是害怕。
真是一個蛇窩,五個蛇頭就是五條黃金眼鏡蛇,完了,完了,早晨葉偏偏還說她拍了三條蛇,現在就算小張不恐高,這次誘捕的任務也要泡湯了,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這五條蛇終於露出了真容,一條條遊了上來,在谷茂林尖細的笛音中,個個如臨大敵,豎起了一尺多高的“搓衣板”,那塊平坦的鷹石上面,彷彿一下從石頭裡長出五棵小樹。
這絕不是曬太陽,而是想打群架,應對可能來臨的群毆。
他們的恐懼到底來自哪裡?葉榮光仔細一看,頓時明白了。旁邊的谷茂林脖子上的青筋都凸出來了,搖頭晃腦吹弄著那根破笛子,尖細的聲音不絕於耳。
五塊金黃色的“搓衣板”隨著谷茂林身子的晃動,而左右搖擺,嘴裡獨紅的蛇信,伸伸吐吐,頗像一群惡孩子,在一個不稱職的阿姨的指揮下,翩翩起舞。
谷茂林一口氣沒上來,笛音斷了,其中最大的那條蛇“忽”一下就從鷹嘴石上游了下來,疾速地向斷崖這邊衝過來。
而它的身後,四條黃金眼鏡蛇爭先恐後,真的快如閃電,挾風裹雨掠過來。
“快!向後退。”葉榮光教授大喝一聲。
而此時,谷茂林的笛聲再次響起來,那條大蛇生生地在斷崖前停了下來,五條“搓衣板”再次隨著笛聲左右搖晃起來。
谷茂林終於得到了喘息之機,邊吹邊向後退。那幾條黃金眼鏡蛇齊齊地在斷崖前,儘可能把自己的“搓衣板”豎的更高、更挺,腥紅的小眼睛緊緊盯著斷崖對面的兩個人,口中的“嘶嘶”聲不絕於耳。
葉榮光教授看那五條黃金眼鏡蛇的架式,不由得心驚肉跳,假如剛剛那條大蛇衝得急,那一米多寬的斷崖說不準就一飛而過。如果真是那樣,這斷崖也不一定就是天然屏障,一但衝過來,即使蛇不傷人,人擠人也會摔下百丈懸崖。
越想越害怕,這個誘捕的方案漏洞太多了,出現這麼多新情況,一切都要從長計議。
此時,谷茂林已經退出了五六米,來到剛剛他們三人躲避的地方。只見谷茂林眼光精閃,突然間笛聲節奏一變,從尖細變得高亢,如同戰鼓擂擂,又如鏗鏘玫瑰,直撲懸崖對面。
怪了,怪了,那五條蛇聞笛聲如雷擊,身子慢慢地收起“搓衣板”匍匐在地,尾巴急速地將身子蜷起來。
笛聲再度悠揚,那條最大的蛇忽然拐頭向著鷹石游去,接下來四條黃金眼鏡蛇緊隨其後,在鷹石上略作停留,爬過鷹石鑽進蛇穴不見了。
短短不過幾分鐘,演繹得驚心動魄,也如同坐了一趟過山車。
“小穀子,你這是什麼情況?那些蛇彷彿聽懂了你的笛音呢?”
其實不用葉榮光教授說,谷茂林此時如同打了十斤雞血,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當最後一條黃燦燦的蛇尾巴看不見時,谷茂林便聽止了他的吹奏,在刀峰之上,興奮地而有力地連連揮舞著雙拳。
如果此時王珂在此,兩個人說不定會摟抱著跳起來。谷茂林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能把祖傳的蛇語,化做笛音,既能呼喚,又能驅散。這些都是從未打過交道的野生蛇,到底是聽懂了,還是蒙上了?谷茂林根本說不清楚,他以往在吹笛子的時候,無數次幻想過,自己可以用笛子來指揮一群蛇,現在看,完全有可能。
這些笛音,谷茂林還要回想總結一下,到底有哪些規律?但經過今天唯一的一次實踐,他已經頗有心得,日後真的上了戰場,必將能起大作用。
車輪之所以省力,因為它是圓的。做人也一樣,要想省力,不妨周密一些,連貫一些,滾著來滾著去,摸索著章程與規律,一定不能斷斷續續。
“是不是?”葉榮光教授再次追問。
“葉教授,我想應該是,我是想用笛聲引導他們,讓它們靈魂在音樂裡淨化,想法在笛聲中昇華。”谷茂林盜用並改版了王珂的警句,說的無比高大上。
“哈哈哈……”果真如此,葉榮光教授簡直是高興無比,現在有了中華版的弄蛇人,這個發現無疑於比發現狗懼虎骨還重要。即使沒有食物的誘惑,也能把黃金眼鏡蛇喚出來。
“對了,小穀子,有沒有可能你只呼喚一條蛇出來,讓其它的蛇繼續在窩裡老老實實地睡覺呢?”葉榮光教授突然天真地像個孩子,開始想入非非。
“這個……我不知道誒。”谷茂林把笛子插回腰間,蹲下來繫鞋帶。
“算了,小穀子,我們任務完成的不錯,走,返回。”葉榮光說著,也蹲下收拾起地上的東西,準備打道回府。
今天的刀峰探山之行,真的是極有收穫,除了檢視了地形,也讓小分隊更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就算這次行動失敗,也不打緊。前面有葉偏抓拍的相片可佐證,後面有谷茂林這個“活寶”來壓陣,來日方長,又何患誘捕不會成功。
無非是早晚問題。
現在回過頭來再說王珂他們之行。下午四點來鍾,終於在淶縣北部永陽鎮的樂平山下一個小院子裡,他們見到了這家養蛇的專業戶。
那個年代,思想解放前後,開始允許鄉鎮農民跳出大包乾的束縛,種大棚蔬菜的叫大棚專業戶,養雞的叫養雞專業戶,但是養蛇養蠍子卻少之又少。
這一家我們且叫他“養蛇專業戶”。
淶縣共有45座千米高山,東南是拒馬河沖積平原,西北毗連太行山脈。
樂平山在淶縣並不因為高度出名,而是因為其有一段美妙的傳說而聞名。這個美妙的傳說就是因其過去的名字並不叫樂平山,而叫洪崖山或龍宮山。傳說是黃帝樂官伶倫成名前曾經在這裡生活過。
在山的半山坳,有一處約10畝大小的平臺叫樂平臺,就是伶倫訓練祭祀、測試鍾音的地方。
相傳有一次伶倫祭祀時,狂風大作,天降暴雨,洪水從山上的龍宮洞裡,順崖而下,一連經月不歇,而作祟的正是龍宮洞裡的一條巨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