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奇賌(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志們,大家自由活動,一會我們回來訓練。”
“得令!”電話班長小高,不等王珂說完,已經帶頭跑向後面的皇陵寢宮,上建一座三間四柱三樓形式的漢白玉石牌坊,石牌坊兩側連牆,牌坊中門正面額枋上刻有滿蒙漢字。
全排都紛紛向後山跑去,王珂則直接進了隆恩殿。
精緻小巧的建築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築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陵中特色。
隆恩門建在石質須彌座上,檯面鋪金磚,中開大門三道,門內燎爐已無。殿四周設有迴廊,月臺上僅設銅爐兩尊,月臺東西兩角有石幢和嘉量各一座。
大殿正面三間都開門,殿東西兩側中間開門,其餘為磚牆封閉。
隆恩殿內的青磚,也一律是磨磚對縫、幹擺灌漿到頂的工藝,王珂用手摸著那一塊塊青磚,不由得感慨萬千,能把磚磨到這個程度真是不簡單,兩磚之間僅有一條細縫,不,嚴格說叫細紋。
想當初,一定是把磚的兩面磨得和鏡面一樣,再灌上濃稠的糯米漿,真是鬼斧神工。
光這個隆恩殿,王珂就看了很久,他現在已經不是當初那樣看個熱鬧,看個風景。在和溫教授耳濡目染的這一年多來,養成了許多的好習慣。
那就是觀察,看它的與眾不同之處,找出它的歷史文化價值。
這是一座木雕藝術的殿堂,三座楠木殿不施油漆彩畫,而是在楠木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著雲龍、游龍和蟠龍,本色上燙蠟後,裝飾於天花、雀替、隔扇、門窗,絛環板等處,古樸的褐然色澤,灰黃交融的牆垣,配以藍天白雲,綠樹金頂,典雅肅穆,清碧絕塵,自有一番幽遠神秘、古樸超然的氣度。
這些龍吸引了王珂,他站在那裡數了起來,可是太難了數清了。
“不用數了,整個陵區一共有1318條。”耿大叔,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站在了身旁。
“耿叔,你也進來了?”
“怎麼你沒去後面,在這數龍。”耿大叔並沒有回答王珂,他還是有些不放心,便也找開門進來看看這群小戰士。
“嘿嘿,真了不起,耿叔,你看這些龍,幾乎是神態各異,沒有一條重樣的。”
“是啊,你看這個隆恩殿,就有木雕龍714條,但也有說1096條的。”耿叔繼續介紹。
“為什麼雕刻了這麼多的龍?”王珂故意好奇地問道。
“嘿,老皇帝認為,他以前花費重金建造的地宮浸水,後來不得不搬家,就是因為群龍鑽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請到天上來,龍就會在天上爭水而不往地宮吐水了。”
“哈哈哈……”王珂大笑,實際上耿叔這種說法是民間廣為認可的一種說法,但也有另外一個故事。
這位皇帝40歲登基,在位29年,其間,立春大部分都在陽曆2月4日前後,但卻發生了一個獨有的怪現象,那就是這位皇帝在位29年的所有冬至,始終都是陽曆12月22日。
你說巧不巧?連天上的星宿都不可能有這種待遇。
冬至,是24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是入九的第一天,再有九天就過年。很多人都不會想到,這麼個日子與這位皇帝有個屁關係?
偏偏就有關係,史料記載。這位皇帝的父親生肖屬龍,他自己生肖屬虎。父親是龍兒是虎,“龍虎相鬥”啊!當太子當了40年,好不容易才熬到接班皇帝,那時候人的壽命50就知天命,70就古來稀了。
那也就算了,反正總算接上班了,但最為奇特的是這位皇帝上任以後,雖然勤勉,卻未能補拙,國運一直走下坡路,甚至還簽了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怎麼就這麼背啊?
他心中一直想探索自己的運勢為何會這樣?
20多個冬至都是同一天,一般人都發現不了,但讓他發現了。因為在過去的風俗中,冬至這天還是祭奠先祖的日子。所以每到12月22日這天,他爹就找他來了,提醒加探望,實際上就是不放心,搞得他還得忙著祭奠那條去世的“龍”。
所以,對這位皇帝來說,冬至這天是惡日。
難道真的是相術中所言龍虎相剋嗎?加上自己建造的地宮進水,這位皇帝他對龍可沒有什麼好印象。
所以他在這個陵區隆恩大殿後各建了一條旱河,叫“玉帶河”。明面上是透過龍鬚溝排除地宮的地下水,實際上,無水的河裡怎麼養龍?
站在隆恩殿,回首向隆恩門看去,數米深的河道根本沒有一點水。
渴死龍,旱死龍,難倒撕倒龍(金絲楠木)!
1318條龍,用現在的話叫“一生相伴”,和他早逝的妻子?但在那個時候,有沒有這個意思就不知道了,如果有,那隆恩殿內714條龍,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為“氣的要死”呢?
但這位皇帝在整個陵區雕了1318條龍,肯定有用意,這絕對不是一個隨意安排的數字,而隆恩殿選擇714條龍,而不是999條,也肯定大有用意,至少隱含著大不敬。
當王珂把自己從溫教授那聽來的故事,說給耿大叔聽,耿大叔傻了。“怎麼會這樣?我得去查查皇曆,他和他爹的生肖果真是屬龍和屬虎?還有你說的他在位29年,冬至都是同一天?這太邪乎了,我不信。”
“耿叔,我向毛老爺子保證,我查過萬年皇曆,絕對的真實。我這是不知道這裡到底有多少雕出來的龍,還有,這裡有雕出來的虎嗎?”王珂一臉的嚴肅,那時候沒有百度,要是放在現在,五秒鐘就查出來這兩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