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來客(第1/2頁)
章節報錯
轉眼到了出發的日子,吳湘豫還是沒有訊息。
王珂心裡急得跟貓抓似的,立刻安排谷茂林隨車去一下營房,不管是打電話,還是直接去師野戰醫院找她,反正一定要找到她。
但這件事,只有他和谷茂林知道。
此次津門之行,除了溫教授、葉偏偏、乾爹董偏方、老村長和一名村幹部以外,老村長的女婿也跟去了。如何建獸醫站?包括需要採購哪些給牲口看病的器械,也想借機去津門大學求得指導,最好能短訓一下。
臨行前,乾爹董偏方給王珂頭上拆了線,也把廠裡的情況給他交代一番,然後帶上幾斤阿膠原膠樣品,就去了小學校,準備出發。
葉偏偏行前,特意跑到王珂的房間來,“吭哧”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王珂知道她想說什麼,故意裝憨。
“偏偏,給你爸爸媽媽帶個好,回來給我們帶點好吃的就行。”
“嗯,你自己在家要小心些,雖然拆了線,但還是要注意,千萬別感染了,我回來再給你帶些書和複習資料。”葉偏偏的小女兒勁又上來了,她知道王珂在南邵村的時間無多,很快就要歸隊,所以特別捨不得現在離開。
“快走吧,別讓乾爹他們等,走到萵苣村把谷茂林丟下來,他要去取我倆的伙食費和津貼費。”
“嗯,那我走了,你就不要送了。”
這不廢話嗎?你就不要送了,那意思就是要送唄。
王珂也不多說,立刻接過葉偏偏手裡的包,送她去小學校。
到了小學校,溫教授拎著一個旅行包,一干人都在那裡等。王珂一看就知道溫教授那包裡裝的是什麼?那就是谷茂林從坑邊刨出來的那個漢代的“矮領青釉罐”,這相當於是此次西山考察的最大成果,也是此行談判的“通行證”和“介紹信”。
“溫乾爹,一路順風,馬到成功。”這話只有此行的幾個人能聽得懂,大家都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味道,大家點點頭,分頭上車。
一輛麵包車載著六七個人就出發了,仍由葉偏偏開車。
站在山樑上,王珂看著麵包車絕塵而去,忽然有了一絲悲涼。也許西山這方熱土,南邵這塊福地,都會成為自己一生的記憶。
王珂直接去了乾爹的小工廠,由於這幾天放假,廠裡只留了兩名骨幹在值班。王珂交代一番,又回到乾爹董偏方的家。
鄭強和那位小護士昨天就來上班了,一邊接診,一邊在熬製“藥引子”,晾涼後灌裝在塑膠桶裡。
配製“藥引子”的方子是乾爹董偏方開出來的,很簡單。乾爹把配方告訴了翠蘭,目前先搞兩種,主要就是生薑、甘草、蜂蜜、紅棗、黃酒和一味什麼什麼中藥,配著古井的水熬製出來的。
鄭強和那位小護士,並不知道這種“藥引子”有什麼用?反正看病送“藥引子”,在十里八鄉,包括縣裡、市裡都從來沒有聽說過,完全是新生事物。
前天一開張,到昨天,已經送出去十來桶。本來看病抓藥總共也花不了十元二十元,卻額外送了五斤的藥引子液,讓許多來看病的,立刻感覺不一樣。這一小桶“藥引子”怎麼也能值個十塊八塊的吧,還有桶呢!一時間,來看病的,都有一種佔了董氏診所好大便宜的那種感覺。
一傳十,十傳百,今天來看病的明顯就有了增加。等王珂回到診所的時候,就這一會兒的工夫,東院門裡門外,小車拉來的,腳踏車馱來的,已經有了六七個。
鄭強穿著白大褂坐診,翠蘭姐在藥房抓藥,而那名小護士裡裡外外,已經穿梭般忙得連口水都沒顧得上喝。
王珂走進診所,這才發現裡面診室裡還有兩位吊水的呢。
真是“一招鮮,吃遍天”。看來,看病抓藥送“藥引子”,真的是把臨床心理學用到了極致,成為無形的一個廣告。
看病,王珂是幫不上忙的,在診所裡,除了幫助往塑膠桶裡灌灌“藥引子”,啥忙也幫不上。
幹了一會,王珂走出診所,來到自己的小屋,打算寫一點東西。
可是自己的腦子很亂,吳湘豫,你到底接沒接到我的信?怎麼會一點訊息都沒有?
宋睿民,你小子電話打了沒有?要是耽誤了老子的事,看我回去怎麼收拾你?
生活有進有退,輸什麼也不要輸了心情。人生在世,還是永遠記住與快樂相伴。
算了,不寫了。
王珂把本子一合,信步來到小院,走到驢圈,對著那頭小黑驢發起呆。
這頭曾經兩次救過自己的小黑驢,如今已經四顆牙了,正是當年。“走,我帶你出去轉轉。”王珂解下小黑驢的繩子,開啟驢圈的柵欄,把它牽了出來。再關好門,對著堂屋喊道:“乾孃,我出去轉轉。”
這個驢圈裡,只有小黑驢拴了繩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