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埃及,齊國的禁臠(第2/2頁)
章節報錯
繁榮的紅海地中海貿易,使得這條公路自開通以來,便一直處於滿負荷運轉,異常繁忙,給眾多投資者和經營者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益。
眼瞅著這條公路是如此賺錢,一些眼紅的投資者便盤算著,是不是再修一條公路,從蘇伊士港直通北邊的達米埃塔港。這樣一來,豈不是要比現在經開羅再走尼羅河船運這條線路,從距離和時間上都要節省許多。
“你們齊國人對此提議怎麼看?”埃及總督奧爾塔·扎卡放下酒杯,笑眯眯地看著齊國駐埃及總代表兼道路管理委員會執事嶽紹志,“據說,那些幾個帕夏的身後有英國商人在支援。他們認為,一旦將這條公路修通,必然能取代目前正在通行的蘇開公路。”
“那總督大人希望修建這條公路嗎?”嶽紹志輕輕將身邊的女人推開,微笑著看向扎卡總督。
這位總督是一名阿爾巴尼亞人,曾在耶尼切裡軍團中任職,六年前被素丹派到埃及,替換任期已超過十三年之久的原任總督奧爾凱·薩漢。
抵達埃及後,前任總督在齊國埃及商社、蘇開公路、尼羅河航運等幾家商社中享有的的乾股分紅,便悉數轉到他的頭上,再加上齊國商人不時對其打點和各種禮物饋贈,每年獲取的收益高達四五萬漢洲銀元,吃得是滿嘴流油。
作為回報,這位到任的總督在齊國商品銷售和過境等環節給予了最大的便利,甚至本應該對食鹽、小麥、牲畜、皮毛、金砂、瀝青等商品徵收的出口稅,也統統予以取消。至於齊國需繳納的各種進口稅和過境稅,也按照最低檔執行,雙方早已形成一種非常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為了保證齊國在開發蘇開公路兩側三公里範圍土地擁有足夠的勞動力,奧爾塔·扎卡總督不惜動用帝國駐開羅的軍隊大肆抓捕失地農民和城裡的流浪者,然後塞到齊國於蘇開公路兩側開闢的眾多棉花種植園裡,充當免費的苦力。
如今,伊斯梅利亞、坎塔拉等幾個地方帕夏眼紅蘇開公路獲得的收益,竟然想勾連英國商人也修建一條公路,從蘇伊士港直通地中海南岸。他們以改善地方基礎設施,發展當地民生的藉口分別上報給埃及總督和伊斯坦布林。
因而,當開羅城中齊國商人為慶賀新年來臨,邀請奧爾塔·扎卡總督前來赴宴時,他便將這個話題引出,以試探齊國人的態度,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
“其實,在埃及多修幾條公路,對加強帝國的控制力度,維護帝國的邊疆統治,將具有積極的促進和提升作用。”奧爾塔·扎卡總督笑著說道:“嶽先生,你認為呢?”
“總督倒是對帝國和素丹陛下盡忠職守,勤於王事,這般鞠躬盡瘁的態度,著實讓我輩歎服呀!”嶽紹志心中不免生出幾分鄙夷。
在整個埃及,就特麼的屬你最為貪婪,為了撈錢,什麼不能賣呀!?
“幾個月前,有一名法國學者曾向總督府提議,恢復古埃及時期的運河,徹底溝通紅海和地中海之間的航運往來。如此,將會重現埃及的繁榮和富庶。”奧爾塔·扎卡總督舉著一雙筷子,笨拙地挑起一夾魚肉,放入嘴中,慢慢的咀嚼著。
不得不承認,這些齊國人烹飪的食物堪稱美味,不僅品相極佳,口味也讓人食之而回味無窮。
“開鑿運河?”嶽紹志聞言,頓時一愣。
尼瑪的,這些歐洲人想搞什麼?又是修路,又是開運河,怎麼著,看著我們齊國主導的紅海地中海貿易日漸繁盛,一個個眼紅了,都想過來分一杯羹?
我們齊國辛辛苦苦經營埃及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局面,這如何能讓歐洲人過來插一腳?
還有,這開運河之事靠譜嗎?
還別說,開挖運河這活計,在埃及還真不是吹噓杜撰出來的。據傳說,早在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年~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時期,為了透過陸行平底船進行直接貿易,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連線紅海與尼羅河。根據零散的歷史資料顯示,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隨後運河被荒廢。
後來,公元前250年左右,托勒密二世首次開挖蘇伊士運河。不過,在隨後的一千年中被連續改進、摧毀和重建,直到公元8世紀為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曼蘇爾徹底廢棄。
時隔數百年,突然間有人提議要開挖運河,這要是一旦成行,動用的人力物力將是海量的,更讓齊國人忌憚的是,挖運河可不是兩三年就能完事的,搞個十幾二十年,豈不是就讓人家藉機進入埃及,奪佔原本屬於齊國的商業利益。
想得美!
這埃及雖然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邊疆行省,但不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軍事上,無不深受我齊國影響,可以說是我齊國圈定的勢力範圍,堅決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染指。
看來,這死水微瀾的埃及,是該颳起一些狂風,降一點暴雨,來滌盪一下四起的妖魔鬼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