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 不差錢的北明(第2/2頁)
章節報錯
早在永王主政雲州時,除了加大移民力度,快速充實雲州實力,他做的最多的便是積極改善政府財政稅收體系,幾乎完全照搬複製了齊國人的地方治理方法,建立起完善的基層組織,將王權第一次延伸至鄉村。
曾經大明積弊日久的“飛灑”、“詭寄”、“虛冒”等脫逃農稅的方法,在北明各個屬地是根本沒有施展的餘地,使得賦稅徵收率即使未能達到百分之百,但至少也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曾經在大明享受數百年之久計程車紳優待政策,於北明境內也趨於瓦解和消散,繼之而出的便是“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即廢除官員、士紳、地主免稅的特權。
雖然,此策難免遭到部分跟隨永王前來雲州計程車紳官員暗中腹誹詬病,並持堅決反對的態度。但在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和大明繼統覆亡的威脅下,永王仍舊堅定不移地將這個政策貫徹到底。
至於曾經被大明朝廷忽略不計的商稅和市舶稅,北明政權更是極為重視,不僅頒佈制定了各種商稅徵收律令,還在地方府縣和重要港口設立專門的稅務衙門,以圖做到商稅“應繳、必繳、全繳”的目的。
想當年,崇禎時期,偌大的一個國家,全部商業稅收加起來,一年也就是可憐的三百多萬兩,市舶稅更是隻有區區四萬兩。浙江乃是產茶大省,而茶葉的稅收居然僅僅6兩銀子,簡直荒唐至極!
目前,整個北明的商稅和市舶稅每年共計徵收摺合白銀約六十多萬兩,幾乎佔了政府賦稅的近四成。若是崇禎帝泉下有知,定然會喟然嘆之。
為了獲得更多財源,北明政府還將鹽、茶列為政府專賣,每年便可從中獲取約十萬兩白銀的收入。
除此之外,雲州、江東、苦葉島、耿羅島等地的煤礦、錫礦、林場、牧場,也多為官辦或皇家產業,每年為北明政府和皇室帶來大量的收益。
三年前,北明海軍的一支小艦隊在嶺北沿海又端掉了一個羅剎人建立的據點,除了繳獲大量的珍貴皮毛外,還獲得了一個意外的訊息,距離海邊一百多公里的內陸地區有一片儲量豐富的金礦。而羅剎人囿於人手不足,暫時還未大規模地進行開發。
北明聞訊後,當即組織了一個百人規模的探險隊,在羅剎人俘虜的指引下,尋到了那處金礦所在。經過數月的探查,探險隊驚喜地發現,金礦確實真實存在,而且分佈極廣。山谷幾條溪流中均有大量金沙,山區裡還伴有許多銀礦帶。
隨後,北明政府派出五艘艦船,載有兩百名陸軍、四百多名日本苦力、地方土著,以及大量的物資補給和建築材料,進駐了那片地區,並插上大明日月旗,宣佈該地為大明所屬海外領地,並將其命名為銀州(今俄羅斯馬加丹州,該地擁有俄羅斯11%的金砂、15%的金礦石和約50%的銀儲量)。
想不到,開發未及一年,銀州便能產富含金銀礦石(沙)一百多箱,保守估計,可以精煉出價值十多萬銀元的的足金和足銀。
另外,北明政府還從朝鮮東南三道,以及明州總督區,大肆盤剝和搜刮朝鮮人和日本人,除了每年強徵兩地若干百姓前往北明各地礦場服役外,還透過種種藉口,褫奪那些不服“王化”的地方世家大族的土地,轉而售賣給無地或失地的平民、賤民,不僅可以從中大賺一筆,還能順便邀買地方民心,鞏固北明在當地的統治秩序。
總的來說,北明政府“搞錢”的手段,絕對比大秦政府強的不是一星半點,以區區八十多萬人口,便能做到歲入一百六十多萬,若是加上皇室收入,很可能會接近兩百萬。
這便是北明非常有底氣地想要謀劃建設東北亞地區第一條鐵路信心所在。在他們看來,齊國人給出的兩百五十萬到三百萬的投資預算,可能會有些偏高了。
鐵路需要的枕木,不論是雲州本地,還是北邊的苦葉島,有的是無盡的木材。至於修建鐵路的勞工,完全可以在朝鮮和明州總督區加大“徵募”力度,給他們管上一天兩頓飽飯就可以打發了。唯一需要花錢的可能就是鐵軌和蒸汽機車了,哦,對了,還有指導建設施工的齊國鐵路工程人員,需要好吃好喝地伺候著。
出於節省費用,以及考慮要進一步增強國內工業實力,北明政府曾試探性地詢問齊國,可否幫著他們在鎮州籌建一座鋼鐵廠,以利用當地豐富的鐵礦和煤礦,大量煉製鋼鐵,以滿足境內旺盛的市場需求。
據說,齊國駐長寧公使對此建議非常感興趣,表示會將大明政府的要求以最快速度回報本土。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得到本土的積極回應。畢竟,偌大的東北亞地區,沒有一座像樣的鋼鐵廠,確實無法促進本地區的建設和發展。
而本土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鐵路建設和城市化程序,使得每年新增的鋼鐵產量基本上都被快速增長的基建生產所吞噬。為了保證市場所需,齊國工商部在數年前已經下發了鋼鐵貿易限令,減少或禁止出口鋼鐵原材料,優先供應國內。
鋼鐵產業作為一國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未來實現工業化的支撐產業,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基礎工業品。
對齊國而言,北明在整個東北亞地區,據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是北太平洋航線的起始點,更是控扼日本和朝鮮的有力支撐點,它還是挾制大陸秦國的北方橋頭堡,要是實力太弱了,肯定無法完美達成齊國的預設的戰略目標。
要想加大對北明的扶持力度,沒有比增強其自身工業實力更為有效的方法。既然可以為北明修建鐵路,加快其物資和人員調動的響應速度,那麼幫著他們建立一座先進的鋼鐵廠,進一步提升北明經濟發展水平,增強其綜合國力,也是順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