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訪歐艦隊(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以說,葡萄牙已經淪為英國的經濟殖民地。而這一切,就是葡萄牙依附英國獲得“獨立”所付出的代價。
當然,假如葡萄牙接受了西班牙的統治,大概也是淪為它的附庸,日子未見得會好到哪裡去。對列強夾縫中的弱小國家而言,真正的“獨立自主”可能只是奢望,“兩害相權取其輕”、避免“驅狼得虎”才是大部分時候的最優選擇吧。
3月22日,在碼頭眾多葡萄牙人神色複雜的目光注視下,艦隊依次駛出港灣,然後繼續踏上前往歐洲的行程。
3月23日,艦隊越過北迴歸線。
3月29日,艦隊接近西屬迦納利群島。
當日午後一時,兩艘西班牙商船出現在艦隊西北方。驟然撞見從南方駛來的一支龐大船隊,而且其中還有若干艘戰艦,這使得西班牙人有些慌張,急切地調整著風帆,試圖遠離艦隊,逃回附近的加那利島。
考慮到因為美洲的爭端,可能已經影響到與西班牙的正常外交關係,為了避免進一步激化兩國矛盾,在歐洲國家面前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紀常榮否決了海軍俘獲那兩艘西班牙商船的作戰命令。
看著齊國艦隊迤邐駛過加那利島,然後朝著西北方向航行,島上的西班牙人是驚愕不已,不少人臉色變得有些蒼白。
齊國竟然組織了一支遠征艦隊,行將入侵西班牙本土!
在經過一番激烈討論後,兩艘聯絡快船立即被派出,離開拉斯帕爾馬斯港,飛速地朝西班牙本土駛去。
4月6日,艦隊在途徑摩洛哥里巴特港(今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市)時,短暫停留半日,隨即繼續沿著海岸線,朝海峽(直布羅陀海峽)駛去。
在艦隊駛離未多久,一個由外交、軍事、情報、貿易等數十名人員組成的齊國訪問團在五百多摩洛哥禁衛軍的護送下,朝阿拉維王朝的都城菲斯進發。
早在13世紀初,阿拉伯阿拉維人開始陸續移居摩洛哥的塔菲拉勒綠洲,由遊牧轉入定居,從事牧業、農業和商業,建立真神廟、宗教學校,傳播真神教文化。17世紀初,趁薩阿德王朝內亂衰亡之際,開始慢慢崛起,組建軍隊,擴張勢力範圍。
1666年,阿拉維人首領謝里夫·拉希德,以推翻薩阿德王朝統治、捍衛真神教為號召,率軍發動“聖戰”,攻佔菲斯,並以此為都,自立為素丹,建立阿拉維王朝。1668年攻佔馬拉喀什,最後滅薩阿德王朝殘部,統一了摩洛哥。
1672年,穆拉·伊斯瑪儀繼承素丹位。他勵精圖治,竭力加強中央集權,對內平息王族爭權而引起的動亂,對外竭力抵制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奧斯曼帝國的控制。
對於西班牙人侵佔的馬穆拉、梅利利亞、休達(1668年,葡萄牙割讓給西班牙),葡萄牙人侵佔的塞吉爾堡,以及英國侵佔的丹吉爾,穆拉·伊斯瑪儀素丹是如鯁在喉,曾數度用兵想將上述地區收復,但囿於軍隊武器落後,均遭失利,反而損兵折將,耗費金銀無數。
當來訪的齊國使團表示,為了支援阿拉維王朝的反殖民戰爭,驅逐歐洲外來入侵勢力,將為他們提供大量先進火器,並會派出若干軍事教官,指導並訓練摩洛哥軍隊,以提升他們的軍事實力。
至於回報,齊國人僅要求獲得摩洛哥全境的貿易專屬權,並期望在北非沿岸租借一處港口,以便更好地促進雙方貿易往來和軍事交流。
齊國人甚至還允諾,會幫阿拉維王朝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以維護他們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合法權益,保衛他們的領海安全。
穆拉·伊斯瑪儀素丹早已收到裡巴特地方官員的彙報,據稱到訪的齊國艦隊非常強大,船舷兩側佈滿了重型火炮,其具備的武力絲毫不亞於英國人和西班牙人擁有的戰船。
其實,在穆拉·伊斯瑪儀素丹繼位前,就從埃及和威尼斯的商人口中,獲悉一些齊國的資訊。這個位於遙遠的南方新大陸國家,工業發達,軍事實力強大,整個東印度群島幾乎都被他們所征服,納入其絕對的勢力範圍之內。
十幾年前,齊國曾跨越數萬裡遠征埃及,僅憑數千人便大敗蘇伊士帕夏,重創奧博和奎仁兩地帕夏,震驚了整個阿拉伯世界。
三年前,齊國再度跨海遠征,攻擊龐大而富庶的莫臥兒帝國,在非常短的時間裡,先後擊敗和覆滅莫臥兒軍十餘萬,斃殺莫臥兒帝國皇帝,以至於使得這個巨大的帝國到現在還處於內亂(奪位戰爭)之中。
齊國使團抵達菲斯時,攜帶了一門12磅炮和五十支燧發槍,敬獻給穆拉·伊斯瑪儀素丹陛下。在禁衛軍取用這些火器實地演示後,一致認為,這些火器比從歐洲和奧斯曼人那裡獲得的二手武器,效能更為優越,威力更加巨大。而它們的報價,卻比此前那些所購買的火器,更具價格優勢。
在隨後十餘天裡,阿拉維王朝與齊國陸續簽訂了一系列外交、軍事、經貿、海上合作協議,以加深彼此之間的交流往來,促進雙方的友好關係。
另外,雙方還針對西班牙籤署了一份密約,商定在對西班牙的軍事行動中,彼此給予對方最大限度的支援和援助,在戰爭期間,齊國亦可利用阿拉維王朝境內任一沿海港口,取得必要的物資補給。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