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南非的殖民貿易(第1/2頁)
章節報錯
1679年1月8日,隴川堡(今南非金威廉敦市)。
“今晚就歇在這兒吧!”卓良洪抬頭瞥了一眼不遠處的隴川堡,大聲地招呼道:“去幾個人,到寨子裡買些酒水回來。……記住了,不要惹事!他孃的,終於可以暫時鬆口氣了!哎哎……,不要都歇了呀,留幾個人看牲口呀!……這麼一大群牲口莫要都跑散了,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錢!”
今年方滿十六歲的陳松霖聽到招呼後,立即翻身下馬,拿出一隻水壺,仰脖朝嘴裡大口大口地灌著。
“如何?”卓良洪牽著馬走到陳松霖面前,笑吟吟地問道:“這一路下來,還受得住吧?”
“卓叔……”陳松霖伸出右手,用袖子擦了擦嘴巴,一副滿不在乎地神情,“這哪算什麼,不過區區百餘里路,侄兒自然受得住!”
“也是,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了,要是擱著十幾年前,都能跟著八旗主子出外征戰了!”
“卓叔,咱們現在是齊國人,可不再是……清虜了。”陳松霖輕聲地說道。
“清虜?……用你小子提醒?”卓良洪嘴角抽搐一下,隨即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雖然咱們現在說是齊國人,但這裡是什麼地方?孃的,不說此地距離神州大陸十萬八千里,就是隔著漢洲本土也有一萬多里吧。哼,齊國人,咱們頂多算是半個齊國人,是為人家開疆拓土的馬前卒!”
“……”陳松霖聽了,表情有些糾結,期期艾艾地說道:“可是……,可是咱們現在的日子過得……也不差呀!那些從本土過來巡察的官員和前來貿易的商人,也沒把咱們當做……低人一等的奴僕看待。”
“去去去……”卓良洪抬腳踹了陳松霖幾下,“你個娃子懂什麼!……趕緊去餵馬!”
陳松霖牽著幾匹馬,朝遠處的河灣走去。在他的前方有數百頭從土著手裡交易而來牛羊,正被同伴驅趕著,也往河邊而去。
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開啟了歐洲直通印度和中國的新航道。然而這條以好望角港口為中心的新航道並沒有迅速熱火起來,而是冷落、寂寞了足有一百年。
粗略統計,在14981612的一百多年裡,從歐洲繞過好望角開往印度和東亞的海船隻有800多艘,平均每年卻只有7艘,而回程經過好望角的船隻更少,總計只有425艘,平均每年不到4艘,因為有285艘船被葡萄牙留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駐守,有96艘船回程時尚未繞過好望角就沉沒海底了。
葡萄牙人自從佔有非洲東南沿海的莫三比克港後,為躲過好望角海域令水手膽戰心驚的西風帶風暴,乾脆遠遠繞過好望角直駛莫三比克。
在16世紀90年代前,葡萄牙自己不使用好望角港,也不準荷、英、法等歐洲船舶透過它所發現的航路,進入印度洋。為此,葡萄牙人對新航線的海圖進行非常嚴格的保密,甚至對洩密和投奔他國的船主、領航員以“叛徒”治罪。
直到1580年,葡萄牙與西班牙合併成為“一國”,才給在歐洲帶頭反對西班牙的荷蘭,以可乘之機。荷蘭人駕著一艘艘海船,帶頭衝擊一直被葡萄牙封鎖的新航線,接踵而至的英、法船隻如法炮製,紛紛踏足印度洋。
荷蘭人在非常短的時間裡,便成為亞洲海域最強大的貿易力量。公司業務迅速擴大到印度、錫蘭、波斯、阿拉伯半島以及日本和中國,形成了廣大的亞非貿易網。
由此,駛往東方的荷蘭船舶大量增加。同時,由荷蘭船運往歐洲的貨物一一胡椒、香料.紡織品、茶葉、咖啡、棉布越來越多,好望角港口作為中繼站的地位急速提高。
到17世紀50年代,為減少船員死亡率和患病率,荷蘭東印度公司深感有必要在開普半島建立一座海上補給站。於是,在1652年4月7日,荷蘭東印度公司由“單峰駝號”、“白鷺號”和“好望角號”三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在好望角登陸。
荷蘭人在好望角建立的補給站,並沒有引起實力日漸衰落的葡萄牙的強力對抗,反而預設了荷蘭人在那裡的存在。
繼荷蘭人之後,齊國人於1657年也來到了非洲南端。不過,為了不過度刺激敏感多疑的荷蘭人,齊國人選擇在南非東南海岸建立了一座殖民據點,並命名為昌寧堡(今南非德班市)。
齊國人雖然來得比荷蘭人晚,但發展的勢頭卻非常迅猛,在不到十年時間,便先後建立五六座據點,人口規模達兩千餘人,實力遠超荷蘭人所建立的開普殖民地。
而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整個齊屬南非殖民地不論是人口規模,還是控制的地盤,早已擴大了十餘倍不止,成為該地區最為強大的一股力量。
從距離不到荷屬開普殖民四百公里的新寧堡(今南非莫塞爾貝市),到東南地區的鎮寧堡(今南非理查德灣港),這一片廣大的沿海地區及內陸數十上百公里地方,分佈著齊國所建立的大大小小據點三十餘處,基本上已經牢牢鎖住了大西洋通往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要衝。
每年,途徑南非地區的海船數以百計,而所需要的補給也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量。那些停靠補給的商船最需要補充的食物,越來越多的是鮮肉、活羊和活牛,而不是一般的農產品。因為新鮮蔬菜和水果在熱帶洋麵上極易腐爛而不能多帶、多儲存,而穀物和酒類等商品一般是在價格最低廉的口岸採購,而不會平白耗費太多的金銀,在價格相對昂貴的南非各港口採購。
在近十餘年來,平均每年的泊於南非各個港口的商船多達一百二十餘艘,僅活羊一項每年就需供應近一萬隻。此外,上岸休整的旅客和住在港口的商人和當地居民也會消費大量肉類。
供應如此規模市場的大批牛羊從哪裡來?
荷蘭人的開普殖民據點,在最早時期,是由當地經營牧業的科伊人提供的。而齊國人的各個港口據點所需的牛羊,則來自周邊半農半牧的班圖人和科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