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年3月5日,威夷島,淮陽堡(今瓦胡島珍珠港)。

在華夏傳統地理概念中,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淮陽堡,顧名思義,地處淮山(今瓦胡島懷阿奈山脈)以南,便是齊國人在該群島建立的第一座據點。

外面整個港灣呈鳥足狀向內陸伸展,進出錨泊地的出入口是一條狹窄的水道,平均寬度不足四百米,足以保護位於海灣深處的港口和陸上據點。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淮陽堡已建成周長達五百米長的磚石城牆,裡面有糧庫、軍械庫、指揮官署、修械所、磨坊、鐵匠鋪以及數排居民住宅等建築。

而在淮陽堡的外圍,則是用木料、樹枝草草圍成的一道簡易柵欄,防止島上的土著隨意闖入。在一處高地上,還建了一座高聳的木製瞭望塔,輔以望遠鏡觀測,周邊數里範圍內動靜,皆逃不瞭望手的眼睛。

整個淮陽堡只有一百六十五人,均為青壯男子,沒有一名婦人,其中有一百二十多人為本土流放的犯人。

包括威夷島在內的整片群島地區,暫時被置於海軍部轄下管理,因而包括管理人員和駐守的武裝人員,皆為現役海軍官兵,管理方式自然也是粗暴簡單的軍事管制。

相對於土著手中極度落後的武器和沒有任何組織的原始社會模式,淮陽堡卻擁有堅固城防,還有四十五名全副武裝的海軍官兵,另外,那一百多名流放犯人在必要時刻,也能被組織動員起來,參與可能發生的戰鬥。

在這種情勢下,試問哪個土著部落可以將其攻陷,並加以征服?

“距離威夷島東南方兩百五十多公里外的中州島(今夏威夷島),好像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土著部落聯盟。”威夷島總管、海軍宣節校尉(少校)施林光苦笑著說道:“他們在聽聞我們這裡有許多稀罕玩意,便在一個月前,派了使者過來,要求我們向他們臣服,並敬獻所有的財物和稀罕物什。”

“哈哈……,那個中州島上的部落酋長就沒仔細打聽打聽你們的底細,就這麼大喇喇地要將你們納入治下?”分艦隊司令、海軍翎麾校尉(中校)蕭維智不由笑了起來,“怎麼著,這都過了一個月了。他們見你們沒有任何表示,就沒有發兵來征討你們淮陽堡?”

“長官,可能是他們還在調兵遣將吧。”施林光湊趣地說道:“卑職這些日子,為了抵擋敵人大軍,著實費了一些功夫,不僅收攬了附近數百當地土著,為他們配備了木矛和若干皮甲以為前鋒,還將堡壘中的一百多名犯人好生操練了一番。可這左等右等,竟然遲遲不見土人襲來,讓卑職甚為焦慮呀!”

“你焦慮個屁!”蕭維智笑罵一句,“說不定,土著攻來,一聽到火炮聲響,便就四散奔逃了。對了,你們不是有一艘小型槳帆船嘛,為何不帶人去中州島去看看?”

“本來是打算帶著人去瞧瞧那個囂張的土著部落,但半個月前,營地裡連續有十餘名流放犯人發了高熱,便耽擱下來。卑職懷疑他們是得了瘧疾,便斷然做出了隔離措施,將那十餘名犯人和兩名士兵單獨置於淮陽堡東北側兩裡外的一處臨時營地。”

“死人沒?”

“事發後,卑職讓所有人都服用了金雞納樹樹皮粉,以抑制和預防瘧疾的蔓延。但截止到今天上午為止,還是死了五人,另外有三人狀態不是很好,估計也捱不了多長時間了。”施林光鄭重地說道:“不過,幸運的是,淮陽堡沒有新增高熱病人。”

“那就好!”蕭維智點點頭,“這次,我給你又帶來了兩百多移民,其中還有六十多名從日本、朝鮮弄來的年輕婦人。”

“三艘船上不是有五百多人嗎?”

“剩下兩百多人,我要帶往美洲西海岸,準備在那裡建一處殖民據點。”

“啊?”施林光聞言,不由驚訝萬分,“威夷島據點建立僅兩年時間,尚不具備任何支援能力,怎麼就貿然前往美洲西海岸殖民?”

“這是陛下越過內閣和軍部,親自下達的諭令。”蕭維智鄭重地說道:“而且,諭令中指示我們琉球艦隊,在美洲西海岸拓殖過程中,要不計代價,全力以赴。”

“陛下此舉……有些過於急切了點吧。”施林光說道:“據西屬美洲傳來的訊息,西班牙人好像並沒有將勢力延伸至北美西海岸的意圖,仍舊滿足目前所據的墨西哥地區。”

“四十多年來,我齊國於全球各地佈局,也佔據諸多海上要衝,使我齊國海軍得以縱橫兩洋,這無不證明了陛下的遠見卓識。”蕭維智瞪了施林光一眼,“今之美洲西海岸佈局設點,雖然尚不知其意,但也不是我等就能私下置啄陛下安排,妄議陛下之命!”

“長官,卑職惶恐!”施林光悚然一驚,立即起身肅立,低頭向蕭維智表示認錯。

“行了,帶著你的人,先好生安頓一下新來的移民。”蕭維智揮揮手,“過些日子,咱們駕著船去那中州島上看看。若是真的有一個統一的土著部落,那少不得要將它給重新打散了,以免最後發展成一個原始王國。”

“遵命,長官!”

——

崔允澤亦步亦趨地跟在馮義良的身後,汗水已經浸溼了衣服,鼻息也是越來越重。登陸至今已有五天時間了,但他好像感覺自己仍不時地在晃動,早上醒來後,也是迷糊半天,不知身在何處。

“這幾日,走了這麼多地方,也考察了此間的水土和氣候環境,你覺得島上可能種植稻米或者小麥之類的糧食作物?”馮義良停下腳步,眺望著前方那片廣闊的原野,草木旺盛,鬱鬱蔥蔥。

“回大人,這裡氣候……溫熱,水源充沛,想是……應該可以栽種……水稻。”崔允澤彎腰答道,漢話說得磕磕巴巴。

崔允澤本是朝鮮全羅道的農人,在地方朝鮮官員的配合下,被齊國商人連哄帶騙,弄到移民船上,隨同另外三十多名朝鮮人一股腦給送到了這處孤懸大洋中心的島上。

威夷島開發兩年,最基本的糧食需求,尚不能做到完全自給,還需要船隊從萬里迢迢外的日本、琉球輸送,耗時費力。至於流放島上的一百多名犯人,也都不是什麼正經的農人,僅在島上栽種了一些土豆、番薯,以及一些蔬菜等作物,輔以外面輸入的小麥、稻米,勉強維持基本的日常生活。

因而,此次三艘運輸船便特意從秦國、朝鮮、日本蒐羅了數百名富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農人,不遺餘力地要實現該島基本的糧食自給,以便將運輸船上有限的艙位,提供給其他更為急需的物資和寶貴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