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先試著勸降一下。告訴裡面的人,只要放棄抵抗,便饒他們不死,任由他們歸去。”

“得!”被推舉為作戰指揮的齊國大副點點頭說道:“咱們兩手準備,一邊派個兄弟過去勸降,一邊準備卸兩門火炮下來。這裡可不能耽擱太久,要不然天氣冷下來,將海水凍上了,咱們所有的老少爺們可就都走不了,全得留在這裡過冬!”

毫不意外,鄂霍茨克城堡中的哥薩克人拒絕了投降的建議,準備堅守這座堡壘。

開什麼玩笑,我們萬里迢迢從遙遠的歐洲,來到這片荒蕪的遠東地區,就是為了發財,為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期望某一天,能攢足大量的金銀,返回家鄉,購買一座莊園,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領主。

在16世紀末,鑑於歐俄地區毛皮資源日漸衰減,加之西歐對毛皮的龐大需求及毛皮貿易可觀利潤的刺激,而廣闊的西伯利亞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毛皮資源。俄國人遂展開了對西伯利亞毛皮的狂熱追求,同時,毛皮貿易也成為俄國人拓殖西伯利亞的重要方式。

在烏拉爾山以東至楚科奇半島的廣袤區域,生存著大量紫貂、狐狸、貂鼠、松鼠、海狸、狼、海獺等種類繁多的毛皮動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伯利亞更是世界著名的紫貂產地。

在每年的捕獵季(大概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一名優秀獵手能夠獲得120250張紫貂皮,而每索羅克紫貂皮的平均售價從20年代的32盧布漲至40年代的57盧布,到如今,更是高達100盧布。

可以說,一名優秀獵人因為每年在西伯利亞獲取的皮毛收入,輕鬆超過一名擁有數百畝土地的農奴主收入。以17世紀3050年代,俄國人從西伯利亞獲得了近30萬張紫貂皮,價值上千萬盧布。

至於其他各類皮毛,更是不計其數,據粗略統計,17世紀,西伯利亞每年可供應200萬張松鼠皮、20萬張白鼬皮、5萬張北極狐皮等。皮毛,已經是貧窮落後的沙俄,唯一能出口並換取大量金銀的商品。

毛皮的高昂價格觸碰著幻想一夜致富的社會底層及一些商人、哥薩克、漁獵者的每一根神經,成為他們競相湧入西伯利亞的強大動力。

毛皮憑藉自身所代表的特殊含義而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物品,在整個歐洲,毛皮市場因而久盛不衰。毛皮作為一種奢侈品,向來是人們身份和社會地位之象徵。在俄國,沙皇陛下經常將毛皮作為禮物賜予王室成員、有功之臣、宗教人士或外國君主,以維繫統治階級內部團結、鞏固對外關係。

1653年,曾有一名俄國商人描述過,“漢堡商人將俄國水貂皮搶購一空,然後製成暢銷德意志的女士帽子,以至於俄國人竟然沒有水貂皮服飾可穿戴”,這樣的描述雖含有誇張成分,但也折射出西歐消費者對西伯利亞毛皮的鐘愛。

但是,自二十多年前,隨著阿穆爾河流域的渤海國和烏蘇里江流域的明國勢力強勢崛起,俄國人的皮毛生意頓時受到了致命打擊。他們先後失去了阿穆爾河、烏蘇里江、結雅河、石勒喀河等廣大區域的諸多據點和營地,使得俄國人能獲取皮毛的產地急劇萎縮和大幅減少。

面對擁有人數規模和武器優勢的渤海國和明國勢力的逐步滲透和擴充套件,俄國人被迫步步後退,不僅喪失了大量拓殖的地盤,也失去了無數獲得財富的來源。相較於二十年前,從西伯利亞輸往歐俄地區的皮毛數量足足跌了六成多,使得俄國財政陷入一個極為艱難的時刻。

但讓人頗為意外的是,歐洲地區的皮毛交易數量,並沒有因為俄國輸出皮毛總量的減少,而影響整個市場。

從奧斯曼、波斯,以及義大利地區,無數珍貴的紫貂、狐狸、貂鼠、松鼠、海狸、海獺等皮毛源源不斷地湧入歐洲市場,甚至不乏被製作成一件件華貴的皮衣、皮帽、皮裙、圍脖、斗篷等成衣系列,銷售給歐洲的王公貴族和新興中產階級。

俄國人從不同商業渠道,隱隱約約獲悉,取代他們成為歐洲地區主要的毛皮供應商的國家,是一個位於南方新大陸的國家。他們或許是透過海路,從遠東地區收購明國、渤海國手中的皮毛,然後再輾轉運至波斯、奧斯曼,然後賣往歐洲各個國家和地區。

俄國,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商業競爭對手,他們正在侵蝕和搶奪俄國人的皮毛生意。另外,俄國人有理由相信,位於遠東地區的渤海國和明國,一定得到了這個南方新大陸國家的資助。否則,此前表現羸弱不堪而且武器極端落後的韃靼人,為何會擁有數量更多、效能更為先進的火器,將那些曾不斷攻城略地的哥薩克人打得抱頭鼠竄。

然而,產出不豐、物資貧瘠的西伯利亞,根本不足以支援一支規模龐大的俄國正規軍的介入,以至於,那些勢單力薄的哥薩克武裝被韃靼人一一擊破,勢力逐步逼近至貝加爾湖地區。

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訊號,稍有不慎,耗費數十年征服的西伯利亞地區,就很有可能被韃靼人佔領,繼而斷絕俄國人極為依賴的皮毛生意。

鄂霍茨克城督軍尹戈爾·斯莫爾尼科夫曾從雅庫茨克督軍府那裡獲悉了一條沙皇的訓令,要求西伯利亞地區所有殖民據點,務必在獲取大量皮毛的同時,還要盡力維持當地城堡的安全,避免被韃靼人攻破,勉力支撐沙皇俄國於整個西伯利亞的統治。

這個時候,沙皇正在領兵與奧斯曼帝國爭奪烏克蘭(第一次俄土戰爭),暫時無力對遠東進行有效支援。但沙皇承諾,在結束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後,會流放大量烏克蘭地區的哥薩克人和俘虜的克里米亞人,以充實當地的防務。

然而,可憐的鄂霍茨克城堡,並沒能按照沙皇陛下的訓令,守住這座瀕臨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據點。城外的進攻者,在花費數天時間,卸下兩門火炮,轟塌了一面脆弱的鄂霍茨克城牆,然後以八人傷亡的代價,攻入了城堡。

鄂霍茨克城督軍尹戈爾·斯莫爾尼科夫以下數十名被俘哥薩克人、雅庫特人被惱羞成怒的勝利者執行了三一抽殺令,射殺於岸邊,然後便被拋入冰冷的海水中。

城堡中千餘張各類毛皮,數千公斤燕麥,幾十桶火藥,還有四百多盧布,盡數成為齊國人和明人的戰利品。

兩日後,這座城堡被舉火焚燒,予以徹底搗毀,勝利者帶著滿滿的收穫,揚帆起航,朝南方飛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