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齊軍士兵機械抬起槍口,在軍官的指揮刀用力揮動之後,下意識地扣動扳機,然後立即停下腳步,重新裝彈。後排士兵越過前排,端起火槍,重複著同伴剛才所有的操作。

當莫臥兒軍主將阿迪爾調轉馬頭,在數名護衛的保護下,朝後逃去時,整個莫臥兒軍陣列徹底陷入潰亂當中。

身後響起了激昂的號角聲,隨後傳來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響徹了四野,隆隆的馬蹄聲由緩而急,從後方的兩翼快速襲來。

無盡的曠野中,到處都是狼奔豬突的莫臥兒士卒,旗幟、護甲、輜重、火炮、兵刃,一一丟棄散落於地。

天空中,幾隻禿鷲高高的翱翔於天空中,冷冷地注視著這場盛大的人類廝殺情景,然後默默地等待喧囂後的寂靜。

12月7日,德里,皇宮(紅堡)。

莫臥兒帝國偉大的“阿拉姆吉爾(世界的征服者)”奧朗則布長身而立,站在御階之上,臉色異常陰沉,鷹隼般的眼神,一一掃過殿中十餘名大臣。

諸臣皆垂手而立,不敢與盛怒之下的皇帝有任何眼神交流,噤若寒蟬地低頭不語。

連日來,一個又一個壞訊息不斷傳來,讓整個德里,陷入一種難言的窒息感,讓所有人都感受到無聲的壓力。

先是在半個月前,傳來信德地區遭到俾路支人的襲擊的訊息。無數的城鎮和鄉村被劫掠,地方經濟民生遭到那些強盜們的嚴重破壞。俾路支人根本不在意佔領地盤,而是採取遊動作戰的模式,頻繁襲掠那些防守薄弱的城鎮。

駐信德地區的莫臥兒駐軍因為大量被抽調至德里附近,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徒勞地跟在俾路支人的屁股後面,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肆虐了一個又一個城鎮和鄉村。對方根本不與莫臥兒軍隊正面應戰,稍沾即走,幾無任何可尋之跡。

為此,信德總督不斷地向德里求援,希望皇帝陛下可以派遣更多的軍隊,對侵入的俾路支人進行四下圍剿,壓縮他們流竄襲掠的空間。

皇帝陛下聞報後,惱怒不已。那些俾路支人身處窮鄉僻壤的俾路支地區,向來桀驁不馴,不服王化,在十年前更是悍然獨立,建喀拉特汗國。本想著,那裡窮山惡水,征剿不便,而且還耗時費力的,便由著他們在那裡玩石頭,騎馬放牧,自生自滅。

誰想到,這麼些年來,居然還逐漸坐大了,弄得現在都敢跑下山來,襲掠富庶的信德地區,破壞當地的民生經濟。

不過,皇帝陛下卻壓下怒火,暫時沒有派遣援兵前往信德。睿智的陛下深知,就憑俾路支人的實力,是不足以對強大的莫臥兒帝國造成威脅的。他們此舉,必然是受齊國人唆使,想擾亂西北地區局勢,以達到分散帝國軍力的目的。

只要帝國軍隊擊敗來襲的齊國遠征艦隊,俾路支人自然獨木難支,難以持久。屆時,集結大軍,滅了他們那個所謂的喀拉特汗國,屠其民眾,永絕後患。

就在陛下集結軍力,準備據古吉拉特總督所請,聚大軍以攻登陸齊軍時,於昨日卻陸續收到幾封敗報。

古吉拉特總督穆罕默德·阿迪爾在艾哈邁達巴德東南十五公里的希拉布林與齊軍接陣,遭遇大敗,兩萬餘軍隊近乎全軍覆沒,阿迪爾僅率不足千人,先敗至巴拉西諾爾,後又渡過默希河,狂奔至扎洛德,惶惶之下,已無再戰之力。

另一封敗報則顯示,蘇拉特城也已落入齊軍之手,而且陷落時間還要更早,在阿迪爾於昌德拉瓦蒂分兵一萬返身救援時,齊軍就已經攻克了蘇拉特城。

自然,當那一萬餘救援的莫臥兒軍隊抵達蘇拉特城時,遭到齊軍的突襲,被殲四千餘,剩下的潰散於野,亦不堪再戰。

齊軍在殲滅阿迪爾指揮的古傑拉特主力軍團後,輕鬆攻佔艾哈邁達巴德,大掠數日。隨後,齊軍分兵數路,肆虐整個古吉拉特地區,到處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境。

明眼人都能看出,若是再不派出大軍往援古吉拉特,屆時,恐怕這個帝國最為繁盛的對外貿易中心和棉紡織中心,將徹底被齊軍打爛,無數的財富也將被對方洗劫,數百萬民眾淪為無助的難民。

更為可慮的是,那個漸成燎原之勢的馬拉塔王國,也趁機出兵,向東、北兩個方向擴充套件,大肆攻掠防守空虛的古吉拉特和馬爾瓦兩地,使得整個南方地區的局勢面臨崩壞的境地。

“陛下,作為你最親愛的兒子和忠心的臣子,我願意親自帶兵前往古吉拉特,將登陸的齊國軍隊盡數殲滅於帝國境內,並將他們將軍的人頭帶回德里,敬獻於陛下面前。”穆阿扎姆(其實是奧朗則布第三子,上面兩個兄長早夭)單膝跪倒在奧朗則布面前,鄭重地說道。

殿中的諸臣聞言,先是看了穆阿扎姆一眼,隨即迅速地又抬頭看了看皇帝,然後繼續保持著沉默。

“齊國,非比尋常小國,需謹慎對待,不可輕敵。”奧朗則佈擺擺手,沉聲說道:“古吉拉特一戰,帝國三萬餘大軍盡沒於齊國之手,並致全境淪喪,堪比四年前喀布林慘敗。如此看來,齊國不僅海上實力強橫,而且陸戰之力,也絕非等閒之輩。我欲督大軍十五萬,親征古吉拉特,盡滅齊國登陸部隊,以振我莫臥兒帝國聲威!”

自奧朗則布繼位皇帝后,率軍親征已不是第一次了。為了征服阿富汗地方部族的反抗,曾數度離開德里,親臨西北前線,率軍征剿叛逆,以恢復帝國和皇帝的聲威。

如今,齊國大舉攻入帝國境內,擊敗古吉拉特軍團,肆虐地方,這對追求建立極致武功的皇帝陛下而言,不啻於最大的羞辱和無情的蔑視。

只有親自領兵,盡殲齊國軍隊,迫使那個南方新大陸國家戰敗投降,才能恢復他“阿拉姆吉爾”這個偉大的稱號,繼而重整莫臥爾帝國帝國的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