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方面,除了徵調印度艦隊二十餘艘戰艦外,還從本土艦隊、威遠艦隊,抽調了十五艘戰艦,加上隨行的武裝運輸船和補給船,預計出動作戰艦隻四十二艘。

當然,根據戰事的發展和戰場的需要,活躍在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紅海地區的眾多民間武裝商船,亦會隨時被遠征艦隊徵用,參與對莫臥兒帝國的戰鬥。

至於陸軍,更是集結動員了十四個陸戰營,三個炮兵營,兩個騎兵營,七千六百餘官兵。

另外,還徵召衛國、呂宋、蘇祿、順國、占城、河仙六個藩屬國兵力八千五百餘,以及馬打蘭、日惹、馬都拉、布拉姆邦、萬丹、佔碑等南洋保護國土人僕從軍隊六千七百餘,總計登陸作戰部隊達兩萬兩千餘。

若是再加上孟加拉商社和印度商社於當地的武裝護衛,以及齊國控制下的柯欽、丘隆、科澤科德三個印度土邦的僕從軍,總兵力可能會突破三萬人,創下齊國曆年戰爭中出動軍力之最。

當然,齊國動員如此規模的軍隊,並不是要打一場征服莫臥兒帝國的戰爭,更不是要一舉滅亡這個人口規模巨大的南亞霸主,而是要讓對方認識到,在整個印度洋地區,誰才是真正的話事人,誰才是地區秩序的主導者。

儘管,你莫臥兒帝國此時風頭正盛,在帝國皇帝奧朗則布的領導下,將帝國領土擴張到極致,遠超歷代帝王,堪稱大帝。

但是,你莫臥兒帝國卻在貿易事務上,總跟我齊國過不去,一意為難我齊國商人和商品,各項貿易禁令和措施也顯得極具侮辱性和挑釁性。

既如此,那可莫怪我大齊帝國據此發起強硬而勐烈地全面報復。而為了應對這場戰爭,軍方丟擲的高達千萬的戰備物資採購,在國內工商界也引發了劇烈地震動,無數的工廠和商社,瞪著嗜血的目光,瘋狂爭奪各類軍需訂單。

軍火、被服、藥品、甲具、酒類、罐頭、船具……,以及上下游延伸的各類原材料、包裝、組合及運輸,讓整個國內蓬勃發展工商業彷彿又被加了一把火,勐烈地

“燃燒”起來。看著工廠裡隆隆作響的機器,忙忙碌碌的工人,無數下線的工業製成品,一枚枚進項的漢洲銀元,眾多工廠主甚至會在內心深處不無惡意地期盼著,齊國與莫臥兒帝國的戰爭最好能打上個三五年,如此,源源不斷的政府和軍方訂單將會讓大家吃得盆滿缽滿。

哦,我齊國會不會戰敗?那是不可能的!想我齊國建立至今已有四十年,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或跟歐洲夷人,或跟南洋的土邦王國,或跟大陸上的清虜,甚至兩年前攻伐日本,期間即使偶有小挫,但我齊國都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至於此次要攻打的莫臥兒帝國,雖說塊頭稍微大了一點,人口和軍隊也更多了一點,但國中上下無人會懷疑齊國軍隊會遭到嚴重的失利,全都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態度。

而對這次戰爭的回報,國內商人階層和市民更是極具期待。打日本這麼一個彈丸小國,戰場

“繳獲”加賠款,政府獲得了千萬漢洲銀元的進項。而莫臥兒帝國向來以富庶而聞名世界,這場仗打下來,我齊國最後要是弄不回來五千萬漢洲銀元收益回來,那絕對可以說是賠本的

“買賣”!國內民眾對這場戰爭的熱情,從政府發行的五百萬特別國債銷售火爆場面就能看出。

五月初國債開售,短短半個月就已被國內民眾全部搶購一空。畢竟,百分之八的債券利息,可比三年期的銀行存款利息高出一個點,而且,流通性也更為便利,自然贏得眾多商人和市民青睞。

無論是來自神州者,還是中原朝廷的官員使者,甚至那些來自歐洲諸國的冒險家和殖民商人,對於齊國數十年來頻繁發動對外戰爭,卻對國內經濟和民生始終沒有造成巨大破壞和損失,都感到非常不解。

要知道,從古至今,戰爭從未停止過。但是不管在遠古,還是在這個時期,戰爭都是一種勞民傷財的事。

因為戰爭,將國家拖垮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大明,以及歐洲的西班牙,哦,還有現在已被打得半死的荷蘭。

因此,華夏文化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警句,

“國雖大,好戰必亡”。但是齊國卻是一個特例,從登陸漢洲初立基業時,便頻繁地發起戰爭,或者被捲入戰爭。

截止到到現在,齊國參與或者發起了大大小小几十場戰爭,甚至毫不誇張的說,齊國從建立之後,就一直處於戰爭狀態。

為什麼在別的國家打仗會勞民傷財,而齊國卻越打越強,越打越有錢?

蓋因,齊國除了西班牙入侵和第一次漢荷戰爭是被迫捲入其中外,其他所有主動發起戰爭,都始終秉持著一個原則,即,不打無把握和無利益的仗。

不管是第二次漢荷戰爭,還是蘇尹士之戰,以及眾多針對南洋土邦王國的吞併戰爭,甚至就是參與大陸的抗擊清虜的干涉戰爭,齊國其實都是有利可圖的。

雖然在戰爭中,齊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最後能夠獲得的利益卻是翻倍的。

礦產資源、戰略位置、移民資源、自由貿易權、商業利益等,都是齊國獲得的豐厚利益。

因此,齊國才會越打越有錢。另外,齊國之所以具有如今強大的戰力,成為南洋乃至印度洋地區的海上霸主,憑藉的其實是國內發達的大型軍工企業。

而齊國軍工企業要存活,就必須獲得足夠的軍事定單。齊國不間斷的戰爭,其實也是刺激經濟的一種方法。

戰爭必然會消耗武器彈藥,齊軍透過不斷購買各種裝備和武器彈藥,來推動本國軍工企業的發展。

軍工企業在齊國是支柱性產業之一,軍工企業的發展,不僅為齊國解決了很多的民生就業問題,還極大地促進了齊國工業技術的進步和軍工體系上下游相關部門的發展。

所以齊國頻繁的發起戰爭,也可以說是以戰養戰的一種模式。頻繁的戰爭也可以促進齊國武器裝備的不斷更新迭代。

檢驗一種武器是否實用和先進,最直觀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其投入實戰。

狙擊槍、開花彈、火箭彈、各種輕型陸戰炮,攻城重炮和榴彈炮……等等,在一場場戰爭中,進行驗證,並加以不斷改進。

在某些時候,戰爭還能促進齊國經濟在短時間地爆發式增長。兵馬未行,糧草先動。

發動戰爭就需要生產和準備大量的軍事物資,促使國家大量投資于軍工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因而,在面對戰爭時,齊國數百萬民眾和各個階層,雖然說不上舉國狂熱,但高漲的熱情,卻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