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已年滿十五歲的康熙帝笑著擺擺手,從御座上站了起來,將手裡的書本扔在御桉上,緩步從御階上走了下來,“據說,羅督辦在早年間,見到先帝時,都未曾跪下行禮過。如今,見了朕,他能彎下腰行禮,已然是難得了。”

羅守章聞言,雙手不由緊緊的握成拳,臉上也呈現出幾分痛苦之色。被囚十餘年,從最開始的一心求死,到後來的隨遇而安,再到現在的苟且偷生,這般心路歷程走來,讓他感到無比的痛苦和屈辱。他有時候都會恨自己,未能在被俘的第一時間就自裁而死,以至於方有今天之憾。

“聽佟禮文那奴才提及,羅督辦在管理工部轄下十數家器械工場時,甚為勤勉,而且還大膽啟用各類專才,並革除其中諸多弊病,使得這些工場產出較此前以十倍計之。”康熙帝看著面無表情的羅守章,面露讚賞之色,“按理說,朕該因此給你加幾個前程,並將你的官位再往上拔一拔。”

“……”羅守章嘴角動了動,繼續低頭不語。

“不過,朕擔心貿然拔擢你的官位,恐會惹得鰲拜不快。”康熙帝說道:“畢竟,數月之前,少保可是欲將你全家斬首。呵呵……,既如此,只能先委屈一下羅督辦了。另外,提醒你一下,以後勿要再冒犯鰲拜,否則,朕能救你一次,未必能救你第二次。”

“……謝過皇上。”羅守章再次躬身施禮。

“羅督辦,朕想問你一句話。”

“請皇上垂詢。”

“你覺得,我大清有沒有可能與齊國和解,並建立一種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康熙帝認真地問道。

羅守章聽了,先是一愣,隨即下意識地搖搖頭,說道:“齊國不會與你們大清和解的。”

“為何?”康熙帝追問道。

“華夷之大防。”

“華夷之大防?”康熙帝冷哼一聲,“哼,可笑!要知道,自順治二年第一次科舉開辦以來,到今天為止,引來你們華夏諸多文人前來參加者不知凡幾?他們為何不存有華夷之防?”

“在齊國,軟骨頭的人是很少的。”

“哈哈……”康熙聽了,怔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你認為投順我大清的漢人,都是軟骨頭?……那你呢?”

“我也是……軟骨頭。”羅守章輕輕地說道。

“……”康熙定定的看著羅守章,微微嘆了一口氣,說道:“這十餘年來,我大清如此厚待於你,居然仍舊收穫不了你的忠心。若是沒有妻兒的羈絆,你怕是至今也不會為我大清效命吧。你們那個齊國,也跟你一般執拗,二十多年來,就為了所謂的華夷之大防,一意與我大清為難。”

“需知,齊國若是想要移民,想要通商,想要貿易,南方偽明能給予的,我大清自然也能允之。就算你們齊國想要一塊大陸的地盤,我大清也不是不能考慮的。如此這般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去支援那個腐朽敗落的偽明,何其不智!”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羅守章說道:“齊王曾說過,要讓華夏文明得以廣為散播,漢人傳承得以永久延續,璀璨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可這一切,你們大清朝恐怕是無法做到。”

“齊王如何會知道我大清做不到這些?”康熙聽了不由有些慍怒,“韓愈曾有言,中國而夷狄也,則夷狄之;夷狄而中國也,則中國之。元初大儒郝經也曾有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也。如今,我大清入主中原,用中國之士,自然也是華夏之國。”

其實,康熙帝在這裡故意篡改韓愈《原道》中的原話: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韓愈《原道》原話適用物件是,華夏血統的諸侯,諸侯用夷禮則視為蠻夷,諸侯用中國禮就視作中國,此處並沒有說“夷狄”入中國。然而康熙在此卻故意篡改韓愈說的,加入了夷狄而中國也,則中國之,就是為了極力表明他們滿清對漢人統治的合法性,為了更好的役使漢人,讓漢人不要反抗,接受他們的統治。

另外,元初大儒郝經偽託聖人有云‘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其實,人家孔子和孟子壓根沒說過郝經這句篡改的話。這個郝經只不過在當時為了迎合蒙元統治者,才託古偽證,打破了作為“中國之主”的種族界限,從理論上為夷狄統治中國提供了合法依據。

同樣作為異族入主中原的大清王朝,可不管這些郝經所述是否偽證之言,立即將其拿來奉為經典加以引用,並在仕林中廣為宣傳。

羅守章卻被康熙這番話給問住了,一時間竟然不知如何去反駁,愣愣地看著康熙,半響說不出一句話來。

“你久在器物工坊任事,可能做出那種短柄手銃出來?”康熙走近羅守章身前,輕聲問道。

“可以,但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工和錢物。”

“甚好。”康熙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限你在兩個月內,造出三十支短柄火銃,錢物從內務府出。但你須記住,這件事不能讓任何人獲知,由你親自督辦,乾清宮首領太監顧問行從旁協助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