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滅三發王國,汶萊素丹王國必然會有所動作。而汶萊乃是婆羅洲地區強國,轄下百姓數十萬,軍隊也有數萬之眾。我們若無齊國人支援,恐怕一時間還難以應對。”高文智聽到李來亨提到汶萊,眉頭也不由皺了起來。

“齊國人應該不會對我們置之不顧的。”李來亨說道:“畢竟在這裡落腳,還是他們給我們指出來的。而且,他們當初對我們也有承諾,在必要時刻,會對我們進行相應的武力支援。”

——

12月5日,汶萊。

汶萊素丹阿都·赫古爾穆賓此時正陷入兩難的抉擇之中。

一個月前,汶萊的屬國三發王國都城被一群來自大明的武裝勢力攻破,素丹國王以及眾多王公大臣均被俘獲,可以說,三發王國在事實上已經覆滅了。作為它的保護國,汶萊是有義務出兵驅逐那些大明武裝勢力,並扶持三發王室恢復曾經的統治。

汶萊素丹王國已經對軍隊進行了集結和動員,同時命令靠近三發王國的沙撈越地區,開始籌集必要的軍事物資和糧食,以便軍隊攻入三發王國時,可以提供有力的後勤支援。

但是,臨到出兵時,阿都·赫古爾穆賓素丹卻有些猶豫了。那群來自大明的武裝勢力,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擊敗三發王國,並攻入王城,俘獲三發素丹國王,應該擁有不俗的軍事實力。聽說,他們背後還有那個南方新大陸齊國的支援,若是貿然與之一戰,會不會給汶萊帶來不可測的風險?

要知道,在十年前,就是那個齊國悍然佔據了王國東北方的巴拉望島,然後大肆移民,建立堡寨,做出要永久佔據這座連通呂宋地區的狹長島嶼架勢。

為此,汶萊曾派出兩千餘軍隊,乘坐百餘艘小船,往攻巴拉望島,期望將齊國勢力驅逐出去。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部隊登陸圍攻齊國人據有的堡壘十數日不克後,齊國以數艘強大的炮艦,突襲了汶萊軍隊所乘的艦船,擊沉船隻三十餘艘,剩下的盡皆逃散,被人家一路追殺至沙巴,最後還耀武揚威地抵近汶萊王城附近海域,炮擊港口。

失去退路和補給的登陸部隊,在堅持了幾天後,乾脆利落地舉旗投降了。

此戰過後,汶萊便熄了收復巴拉望島的念頭,甚至連靠近婆羅洲東北地區的諸多島嶼也予以放棄了。這種擁有強大海上實力的國家,可不是汶萊所能應對的。

另外,在沙巴的東南方,蘇祿王國在齊國的支援下,也不斷蠶食侵襲汶萊的領土,並時不時地與汶萊引發邊境軍事衝突,這也讓汶萊不堪其擾。

六年前,汶萊與蘇祿在勿盧蘭爆發一場大戰,結果汶萊軍隊被對方犀利的火器擊敗,損兵兩千餘,丟掉了拉布克河一帶的領土。

而王國內陸地區的達雅克人也逐漸不服王化,開始頻頻襲擊地方城寨,獵取轄下官員和百姓的人頭,於各地造成一定的恐慌。

昔日無比強盛的汶萊帝國,如今已是內憂外患,危機重重,稍有不慎,便會使得整個王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可是,自己的屬國三發被攻滅,若是汶萊置之於不顧,不說會使整個王國對外威信掃地,讓周邊鄰國認為軟弱可欺,就是王國內部,也會質疑素丹國王的權威和能力,給某些覬覦王權的宵小之輩可乘之機。

在不到十年時間裡,到阿都·赫古爾穆賓素丹為止,王國的素丹就換了四任,已經使得整個王國變得動盪不安,地方也漸生分離傾向。

“陛下,三發王國之事,我們必須有所動作,否則,整個王國上下一定會生出諸多不滿情緒,影響陛下的統治基礎。”首席輔政大臣沙里夫.阿里沉聲說道。

“沙巴地區的蘇祿人有什麼動靜?”阿都·赫古爾穆賓素丹沒有回應沙里夫·阿里的話,反而轉頭問自己的禁衛軍統領。

“蘇祿人暫時未有任何動靜。”阿布·加哈躬身答道。

“他們此時未有任何動靜,但我肯定,他們一定在暗中窺視我們的軍事調動。若是我們進攻三發不利,他們必然會兇狠地撲上來,跨過拉布克河,謀奪我們的沙巴領土。”

“但是,陛下若不出兵三發,如何維持我汶萊王國的威信?”沙里夫·阿里嘆了一口氣,“而且,聚集在王城的軍隊已經有八千多,總不至於任其在城中無所事事,滋擾百姓。”

“攻佔三發的明人雖然武力不弱,但人數有限,若我汶萊集結萬餘大軍,將其驅逐出三發,應該不是難事。”阿都·赫古爾穆賓素丹說道:“但我擔心,那個齊國會出面干涉。說不定就會為了維護那些明人,而遣炮艦攻我沿海城鎮。若是蘇祿再出大軍來攻我沙巴。那我們汶萊就會面臨數方來敵,窮於應付的局面。”

沙里夫·阿里聞言,頓時有些無語。正因為如此,我汶萊就應該趁齊國尚未有反應時,快速集結軍隊,擊敗並驅逐那些攻入三發王國的明人,然後扶立三發王室重新建立王國統治秩序,然後再引兵返回國內,嚴陣以待。

如此,不論是面對齊國的炮艦來襲,還是蘇祿的背後趁火打劫,都能遊刃有餘地應對。而這位年輕的素丹陛下卻這般優柔寡斷,遲疑不決,豈不是讓攻入三發的明人有充足時間進行備戰,同時也給了齊國一定的響應時間來進行干涉。

“陛下!……”這時,一名侍從地進入大殿,臉上帶有一絲惶然之色,“陛下,四艘齊國人的炮艦突然闖入灣內。”

“齊國人來了?!”阿都·赫古爾穆賓素丹心中一驚。

“齊國人放下一艘小船,進抵碼頭,聲稱,他們的外交使者要前來拜會陛下,請求允許他們的艦隊入港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