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長安府(第2/2頁)
章節報錯
“目前,長安城內的工商業雖然有一些底色,但相較於大興、雲陽(今澳洲東部麥凱市)、威海(今澳洲凱恩斯市)等幾座東部城市還是遜色不少。”太子齊子興看著面前十幾位長安府的官員,溫言說道:“對此,我們要予以重視。需知,一個國家也好,一個地區也罷,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長安,乃是未來我齊國的都城,儘管內閣和工商產業部未曾要求將其建設成為像建業、黑山那種工業門類齊全的工業城市,但是,必要的輕工業和繁榮的商業,還是要大力引進和發展的。”
“按照農業部和工商產業部的規劃,長安府以西廣大地區,氣候溫暖至酷熱,終年沒有霜凍,完熱資源豐富,非常適宜棉花的生長發育。故而,在未來數年裡,移民部和民政部將在長安西部地區設定大量的定居點,準備對這些內陸腹地進行規模開發,並著手建立若干棉花種植基地。如此,我們長安府必須未雨綢繆,提前佈局,引進一系列棉紡相關產業。”
“另外,大量移民安置點的設立,必然也會帶來海量的生產和生活物資的需求。難不成,我們長安府就眼睜睜地看著大興府來提供這些移民所需物資,繼而提升和促進他們本地的工業發展?諸位,長安雖然賦予它的首要功能屬性,是作為我齊國未來的政治中心,但是,轄下百姓的未來民生,我等作為執政父母官,卻不能置於不顧。”
在場的數名地方官員聽罷,又羞又愧。在他們內心深處,長安,都城之地,首要關注的重點是各項政府設施的建設進度和地方的安寧綏靖。至於事關百姓未來民生的發展,並不在他們考慮計劃當中。整個長安府四萬餘民眾,絕大多數都是近十年來遷移至此的新移民。他們在完成三年工程建設服務期後,便被陸續安置在長安周邊幾個縣,分配了土地,種植穀物和蔬菜、水果,為長安後續移民提供必要的糧食和副食供應。
長安城中除了寥寥幾家糧油加工作坊,皮具工場外,幾乎沒有像樣的工業。數萬人的生產生活物資需求,居然皆賴大興府那邊供應。而一些嗅覺靈敏的商人為了搶佔先機,雖然於此投入大量資金,卻是都投向了那些商業和民用設施的興建,做起了轟轟烈烈的“房地產開發產業”。
“太子殿下所言,令卑職慚愧至極!”朱雀縣知縣江承松低頭應道:“接下來,卑職立即派人至大興、雲陽、威海等地,廣邀各地廠商來我長安府投資設廠。”
“江知縣,邀請各地廠商來我長安府投資辦廠,不能只簡單地派幾個屬吏去做這些事情。”齊子興搖頭說道:“我們要先梳理一番長安府據有的各種優勢條件,以及我們長安府能給予前來投資設廠的廠商什麼樣的優惠政策。否則,你派幾個屬吏去邀請別人來投資,他們憑什麼就敢輕易拿出大筆資金投向一個未知的地域?”
“做生意,搞投資,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循經濟規律,而且還要讓人家能獲得收益。當然,能帶動地方經濟,提供稅收,那是最好不過了。我們不能簡簡單單依靠官員的行政命令,隨便將人拉來投資,那就有些宰肥羊的嫌疑了。”
“還有,除了要引進國內廠商前來投資設廠外,我們還需立足本地,充分挖掘地方經濟潛力。”齊子興想了想,繼續說道:“若是本地民眾開辦工場或者設立商社,缺乏必要的資金時,你們各縣需對此進行仔細評估,若是確有發展前途,不妨以縣上的稅收為擔保,替他們在幾家錢莊作保,貸些銀錢出來,支援他們的發展。”
“對了,在城中各個建設工地,給那些建築商社的匠人們和監工打個招呼,那些南洋土人和漢洲土著,莫要壓榨太甚。聽說,那些工地上每天都會死幾個人,這如何得行?這般消耗,幾千苦力,豈不是要不了幾年就被他們糟蹋完了!”
“太子殿下仁厚。”玄武縣知縣蘇石堅讚了一句,“卑職下來立即安排人員去巡視各個工地,以阻止和防範監工對苦力壓榨太甚。”
齊子興聞言,不由看了一眼蘇石堅。他說出剛才那番話,並不是對那些土人苦力充滿所謂的同情。而是,打算著等那些苦力完成工地建設後,想利用他們修建長安城至各縣的道路,以改善本地區的交通狀況。
父王曾多次強調過這麼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對此,他深以為然。若是那些土人苦力都被消耗在各個工地,長安府就不得不面臨勞力短缺的境地,只能去徵召各縣的民力,去做這些勞苦而繁重的工作。
“何事?”在諸多官員離開後,齊子興正翻看著最新一期的《大公報》,卻見自己的侍衛長、御武校尉(上尉)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
“剛才有數名百姓抵近王宮參觀,被門口值守的禁衛軍給拿了。”潘仕良說道。
“人家只是在外面參觀一下王宮的建築風貌,拿下他們作甚?”齊子興不以為然地說道:“放了他們,任其自去。記得要好言寬慰一番,免得敗了我王室的愛民之風。”
“他們有幾人是來自漢東商社,而且是剛剛從共工島返回本土。”潘仕良小心地提醒道:“太子殿下不是想了解一番共工島最近發生了什麼事嗎?”
“哦?”齊子興聞言,放下手中的報紙,“將他們都帶進來。”
“是,太子殿下!”潘仕良敬了一個禮,隨即轉身出了房間。
“這漢東商社到底在搞些什麼?竟然在沿海各地府縣大肆招募武裝護衛,還採購軍械火藥,難道想割據自立嗎?”齊子興喃喃自語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