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民意洶洶(第2/2頁)
章節報錯
眾多學子聞言,先是一怔,隨即,臉上都呈現出一絲激動和振奮的神情。
“我等也去請願!向大王,向總理和各部堂大人表達我等的拳拳之心,要求政府向奧斯曼討好公道!”
“同去!同去!……”
數百名學生,立時群情洶洶,朝大學堂門口湧去。
——
“聽說了嗎?西邊那個奧斯曼帝國,將咱們的使團一行十餘人都給害了。這狗膽,真是無法無天,置我齊國顏面何在呀!?”
城中一家酒樓裡,一群商賈喝著酒,談著生意,順便聊聊近期國內外發生的大事,不知不覺,便說到了齊國使團在蘇尹士港遇害的事。
“是呀,我齊國近三十年來,還未曾遭到如此折辱之事。說不得,咱們齊國就要興大軍,往攻那個奧斯曼,打殺他一番,讓他們曉得我齊國的威勢。”一名皮具商人滿不在乎地說道。
“陳兄,你這話倒說得輕鬆,對著奧斯曼就喊打喊殺的。”一名海貿商人喝了一口酒,搖頭說道:“你們恐怕不知道那個奧斯曼帝國是個什麼樣的大國吧?人家國土幅員數千裡,人口幾千萬,軍隊人數也是百萬之多,是一個響噹噹的地區霸主國家。更何況,奧斯曼距離我漢洲本土何止萬里之遙。咱們齊國就算想打它,一時半會也夠不著呀!” …
“喲,你這麼一說,那合著我們的人就白白讓他們給殺了?”那名皮具商人將快子重重地摔在桌上,瞪大了眼睛,“咱們齊國什麼時候受過這個氣?沒看報紙上寫的嘛,代表咱們齊國的使節被殺了,那相當於直接一巴掌呼到咱們齊國的臉上了。這口氣,我陳三都不能忍,那大王和內閣政府就能忍了?距離遠近是一回事,但敢不敢還手,那是另一回事。這口氣要是不出,周邊那些土邦蠻夷可就要看咱們的笑話了!”
“老孔說得也是一個理。俺奧斯曼距離我漢洲本土確實太遠了,就算派兵過去,一路漂洋過海的,至少要大半年吧。萬一,到了人家地頭,被打敗了,那面子上可更加不好看了。”
“這打仗呀,是要花錢糧的。奧斯曼是一個大國,可不是我們漢洲附近的土邦王國,隨便出幾條船,派幾百人,就能屠城滅國。”另一個商人點頭說道:“若是我齊國征伐奧斯曼,那花費必然不少,沒有幾百萬漢洲銀元,大軍未必能成行。萬一要是打個你來我往,成膠著之勢,那耗費可就更多了。到時候,我等商賈,會不會被政府強行攤派,貢獻部分軍費,那也說不定。”
“你們一個個就想著自己口袋裡的幾個硬幣,從未考慮我齊國所臨之大事。”那個皮具商人恨恨地說道:“需知,我等商賈在不到十數年時間裡有今日身家和待遇,那可是多賴我齊國政通人和,以及官家對商事的一貫支援和維護,尤其是對我等小民私財之嚴格保護,方有我等這般喝酒享樂,恣意人生。我是覺得,咱們齊國若是在海外連代表大王和內閣政府的使節都護不住,那以後,還能盡保我等百姓之安危?”
——
齊天看著臨湖而立的宋應星,擔憂地上前一步,站在了他的身邊。
“王上,無需擔心。”宋應星轉頭朝著齊天笑了笑,“老夫今年雖說已是七十有八,但身子骨尚也穩健,倒不至於站立不穩,跌入湖中。”
“宋老……”
“昌平雖遭不幸,老夫心中也是悲傷不止。”宋應星搖搖頭說道:“今日,老夫來此湖邊,非為弔唁,只是在思慮幾個物理上面的問題,讓王上擔心了。”
“……”
“王上,老夫有一言相勸,切勿因人因事,而影響了我齊國之重大決策。”宋應星見齊天欲言又止的模樣,緩緩說道:“遙想二十多年前,老夫與良甫公(王徵)初至漢洲,這裡一切還皆為草創,民不過數萬,船不過十餘艘。彈指一揮間,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篳路藍縷,一步一步將昔日荒僻的漢洲大陸,建成一個強盛而富裕的大齊王國。更讓老夫欣慰的是,在我齊國扶持下,神州沒有陸沉,韃虜亦未統治華夏全境,使我漢人文明於萬馬齊音的絕境中顯露出耀眼的曙光,繼而重複半壁河山。”
“如今,我齊國勢力日盛,百姓豐衣足食,工礦企業如筍林立,創造出的財富和物資,達到一個讓人難以想象的境地。假以時日,我齊國如此這般再發展二十年,當能傲立漢洲大陸,俯視南洋,威鎮兩洋,成就歷代以來未有之霸業。……對了,截止到去年底,我齊國估計有多少丁口了?”
“……粗略估計,約莫接近三百萬了。”
“三百萬!”宋應星滿意地點點頭,笑著說道:“二十年後,我齊國怕不是會擁有千萬人口?如此,王上所要想達成的王圖霸業,倒是有幾分指望了。”
“宋老,我明白你的意思。”齊天扶著宋應星迴到湖邊的涼亭裡坐下,“你是擔心我因昌平之事,再加上坊間洶洶民意,便會不顧國內之大局,而貿然興兵以討奧斯曼?”
“數萬裡海路呀!況且,奧斯曼帝國乃是一西方大國,能獨抗歐洲數個強國而依然矗立不倒……”
“宋老,我們又不是直接去攻打奧斯曼本土。”齊天笑著說道:“此戰,只擊其埃及行省內那狂妄叛匪,為昌平等使節人員復仇。若是被人打了臉,卻因為路途遙遠和對方勢大就選擇息事寧人,就此不顧,心中總有些意難平,還會讓人家小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