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南都。

在整個漢洲大陸,經過二十餘年的陸續探索和開發,雖然未能掌握所有陸地上的情況,但從齊國目前開發和拓殖的地區來看,基本上擁有國內工業發展所需的幾乎全部礦產資源。鋁土礦、鐵礦、煤礦、錳礦、鋅礦、金礦、銀礦……等各類礦產,而且,儲量還極其豐富。

作為最為主要的鐵礦、煤礦、鋁土礦等數種工業血液,豐富程度,更是讓所有人都為之驚歎。特別讓人欣喜的是,這些礦產竟然很大一部分都分佈在沿海地帶,東部的煤礦,西部的鐵礦,北部的鋁土礦均在沿海不超過一百公里範圍之內。這對於往來運輸而言,不啻於最優的地理位置。

但稍稍遺憾的是,煤、鐵兩種礦產卻分據漢洲大陸的東、西兩邊,沒有聚合在一起,需要耗費大量的運力進行往來運輸。至於建業府黑山所建立的煤鐵一體化產業,卻因為儲量規模的不足,難以繼續大規模的持續發展。而且,經過二十多年的連續開採和挖掘,黑山、開元兩處煤鐵礦場的開採難度也是愈發困難。雖然,齊國可以透過不斷地補充人力繼續維持,但終究效率會呈緩慢下降的趨勢。

相反,西部地區的鐵礦分佈極為廣闊,而且大部分還都是露天礦,並且品位極高,甚至都不需要進行礦石揀選,直接置入鍊鐵高爐裡進行冶煉。同樣的,位於香江、大興和南都的幾個煤礦儲量也是極為豐富,開採難度也較低。這對於極度缺乏人力的齊國而言,也只能選擇因勢就導,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重新佈局。

南都鋼鐵廠就是在這種情勢下,於七年前(1656年)建立,每年利用數艘特製的千噸級大型運輸船,將西部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運來,進行大規模地冶煉。

雖然,南都鋼鐵廠建立的時間最晚,但其憑藉後發優勢,集中了國內所有最為先進的煉製技術和冶煉工藝,再加上此地因為氣候地理環境優越,受到移民部的特別關照,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聚集了十餘萬移民,充分保障該地鋼鐵工業所需的人力資源。

一種被稱之為“沖天爐”的再熔爐在五年前於南都鋼鐵廠建起,隨後便很快在國內的鋼鐵鑄造業中開始興起。再熔爐是一種改進型的反射爐,在這種爐中,鐵不與用作燃料的煤直接接觸,因而,煤炭中的雜質不會對金屬造成有害的影響。

這種改進型的反射爐的發明,歸功於一名來自佛山的鐵匠移民,劉繼和。他透過此前在佛山煉製鉛的時候,曾用過此類方法,並取得不錯的效果。南都鋼鐵廠的大匠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建起了一座試驗性質的反射爐。卻未曾想到,這種煉製爐對鐵礦石的鑄造,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作用。

從鼓風爐得到的用焦炭煉製的鐵經過再熔,在勻質性和純淨度方面都大有改進。這種改進對整個齊國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使用這種鑄鐵可以鑄造更高質量的火炮,特別是用於海軍艦船上的重炮。在過去五年間,由於採用鑄造爐,海軍和陸戰隊使用的各型別火炮沒有發生過一次炸膛事故。

隨著漢洲本土的蒸汽機廣泛應用,在鋼鐵煉製過程中,部份鼓風爐開始用蒸汽機取代此前的水車,並有效地提升了鋼鐵的產量。

同時,配備了蒸汽機的鼓風爐,還具有開發軋鋼機和縱切圓盤鋸的能力。改進的軋製熟鐵板技術,也對於馬口鐵的生產起到了積極有利的影響。

十幾年前,透過原荷蘭東印度公司高階商務參贊路德維德的管家,齊國從歐洲的波希米亞地區(今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內引進了數名熟練鐵匠,初步摸索和建立了漢洲本土的馬口鐵生產工藝。經過多年的發展,馬口鐵這種廉價的金屬材料開始大面積地替代陶罐和玻璃,成為齊國食品包裝工業中最為主要的材料來源。

在這個時期,齊國的鋼鐵產業,不僅在規模上已僅次於大明(嘉靖年間,鐵的產量估計在16萬噸左右,達到我國曆史最高水平),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在冶煉技術上,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呈碾壓之勢。要知道,不論是大明,還是歐洲,在煉製鋼鐵時,仍舊習慣於使用木炭,而非是煤炭(煤炭中含有大量硫,會使金屬強度降低)。後世,英國人使用焦炭煉製鐵礦石,還要推後到1709年,亞伯拉罕.達比在什羅普郡科爾布魯克代爾的工廠中完成此項工作。

另一方面,英國的的森林資源日益匱乏,不僅使得造船用的木料極度缺乏,而且還使得英國鋼鐵冶煉也缺少必要的木炭燃料,在1617世紀,英國不得不從瑞典進口大量的優質生鐵。

作為冶煉鋼鐵的燃料,焦炭明顯比木炭優越。首先,焦炭是從礦物煤中獲得的,有著豐富的資源;在這一點上,木炭則截然相反,對木炭的需求會很快將森林耗盡。這樣,比起木炭來,焦炭會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供應。其次,焦炭不太容易脆裂,所以能更多地裝入熔爐,而無被壓碎和堵塞氣流的危險。因此,也就有可能使用更大的熔爐以提高產量。

同時,熔爐高度的增加使得礦石能與熾熱的燃料保持更長時間的接觸。焦炭在熔爐未受損的情況下能接受更為強勁的鼓風,從而會增強還原作用,這樣比用起木炭生產的鐵水來,這種鐵水在熔鍊過程中會變得更具有流動性。由於流動性的提高,金屬就有可能流進鑄模內更為狹小的通道,從而製造出更為輕便、設計更為精巧的鑄件。

作為南都鋼鐵廠的大掌櫃,丘洪勝非常有信心,在五年之內,將南都鋼鐵廠的年產量從目前五萬噸提高至十五萬噸,成為齊國最大的鋼鐵基地。

因為,相較於西部的臨海,南都這裡擁有巨量的煤炭資源和豐富的水力資源,並且,周邊還有廣闊的肥沃耕地,這意味著可以集聚更多的人口。而與北邊的黑山相比,此地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居住環境比建業府強多了。

更重要的是,南都距離漢洲本土的人口主要集聚地——東南和西南地區只有不到二十天的航程,這對於南都鋼鐵廠的產品銷售而言,可謂市場空間巨大。

要知道,從三年前,第一條建(業)新(淮安)鐵路建成通車後,交通部便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鐵路建設計劃,準備用十年時間裡,修建三千公里的鐵路,以溝通沿海和內陸之間的物資運輸。另外,幾家造船廠未來還需要建造的數十上百艘鐵肋木殼船,以及國內蓬勃發展的機械製造產業,鋼鐵的消耗量將是難以計數的。

未來,以煤化工、鋼鐵等為主的重工業的持續發展壯大,將為齊國立足漢洲大陸,爭霸海洋,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