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壬寅年,大齊乾武二十年,大明廣德八年,偽清康熙二年。

兩年前,大明發起的第二次北伐,進行的虎頭蛇尾,草草收場。雙方仍舊以淮河為界,遙遙對峙,並默默的積聚著各自的力量,企圖在某個時刻,給對方以雷霆一擊。

相較於暫時沉寂的大陸局勢,昔日一潭死水的東北亞地區,猝然爆發了一場區域性大戰。

去年12月上旬,大明永王屬地鎮州一部土著藩兵“誤入”朝鮮咸鏡道西北地區,與當地朝鮮軍民發生武裝衝突,雖然經過一番艱難的戰鬥,朝鮮守禦廳官兵逐退了鎮州藩兵,但地方軍民死傷慘重,十餘村落被毀,婦女、財貨亦被掠奪無數。

去年12月20日,永王屬地耽羅島地方知府派人至朝鮮全羅道,對朝鮮水師無端驅逐和擊沉大明漁船之事,要求予以賠償和懲治肇事朝鮮官兵,並保證不會再有此類事件發生。

朝鮮全羅道觀察使當即拒絕了耽羅島地方知府的無理要求,聲稱朝鮮水師在己方海域執行巡航任務,有理由驅逐和扣押任何侵入朝鮮境內的船隻。

1月2日,雲州永王向朝鮮國王李棩(朝鮮顯宗)發來一份措辭嚴令的詰難文書,指責朝鮮上下圖謀勾結清虜,要攻伐大明的山東和雲州領地。

若是要自證清白,表明沒有勾連清虜,則需立即與雲州鎮兵馬,分別從遼東半島和鴨綠江攻入清虜後方,或者引雲州鎮兵馬進入朝鮮北方,借道往攻遼東,並提供必要之糧草輜重。

攻打清虜,這讓朝鮮上下如何敢動手!

此前孝宗(李淏)勵精圖治,整頓兵馬,欲行北伐清虜之事。卻在數年前(1654年),被大清宣威大將軍、多羅安郡王嶽樂領八旗大軍三萬餘在不到一個月時間,便將朝鮮打穿,攻陷王京,使得先王及諸多重臣狼狽逃至南漢山城,以避鋒銳。

雖然,從那以後,朝鮮立即背離了清虜,重新轉投大明,但國中上下,對清虜是畏懼到心底,生怕清虜再次派兵攻來。數年來,朝鮮除了不斷加強北方防線外,對王京漢城的建設,更是極為用心。他們還徵發大量民夫,在漢江南岸修建了眾多堡壘工事,作為王京的最後防線,並在事實上早已放棄了先王孝宗定為國是的“北伐論”。

當然,曾經多次抵擋住清虜攻擊的南漢山城,也是朝鮮上下重點建設的避險堡壘。

在朝鮮人將自己的國家幾乎修建成一個巨大的烏龜殼,就是為了在應對清虜威脅時,有一定自保能力。至於主動進攻清虜,別逗了,咱可沒這個膽子!

如今,雲州的永王竟然要讓朝鮮自證清白,表示沒有勾連清虜,於鴨綠江邊攻入遼東,而且還是在這個酷寒的冬季!

我們不去!打死我們也不去!

反正,我們朝鮮沒有勾結清虜,天日昭昭,大明的天子和主政的秦王可以證明我們朝鮮是一個恭順的藩屬國。你們雲州鎮就不要無理取鬧了,雖然永王為天子的兄弟,尊貴無比,但他跟我們朝鮮一樣,都是藩王,不能對我朝鮮事務指手畫腳,更不能武力威脅我。

1月12日,雲州鎮以朝鮮勾結清虜欲叛大明為藉口,出動水師艦船一百餘艘,陸戰部隊八千餘人,從朝鮮慶尚道東南重鎮東來(今韓國釜山市)登陸,發起了對朝戰爭。

1月16日,在齊軍支援的重炮轟擊下,雲州鎮登陸後的第四日,攻克東來,殲朝軍兩千餘。

1月20日,雲州鎮克蔚山都護府,殲朝軍一千五百餘。

1月22日,再下醴泉郡。

1月25日,連克興海、梁山兩郡,進逼慶州府。

2月1日,經過三天苦戰,雲州鎮攻破慶州府,俘獲慶尚道東觀察使及以下數十名朝鮮地方官員,斃傷俘朝軍四千五百餘。

半個多月,朝鮮慶尚道東南沿海州府郡縣全部淪陷,損兵近萬餘,甚至連州府—慶州也丟了,朝鮮舉國震動。

朝鮮國王李棩一邊下詔集結各地兵馬應對雲州鎮的入侵,一邊派出數路使者,前往東來雲州鎮臨時大營,詰問對方,為何同屬大明藩屬,竟悍然做出攻擊朝鮮的貿然舉動。

雲州鎮連續攻掠朝鮮半月以來,雖然奪佔數個郡縣州城,但此時卻有些兵力漸感不足。隨即,領兵主帥、雲州鎮總兵吳平義一邊與朝鮮使者虛與委蛇,提出各種停戰條件,一邊等待雲州鎮後續援軍抵達。

2月8日,原舟山總兵申守才、彭仁恪二人領兵五千餘登陸東來,隨後朝慶尚道寧海都護府攻擊前進,並於2月11日攻克寧海。

2月11日,朝鮮集結兩萬五千餘兵,從尚州府出發,往攻東來。

雲州鎮攻朝主帥吳平義見狀,遂將分散各處兵馬集結於寧海,迎戰朝軍。

2月16日,兩軍於寧海城附近展開大戰。雲州鎮憑藉齊軍炮兵兇勐地轟擊,將朝軍陣列打散,一千五百餘火槍兵輪番齊射,當場擊殺朝軍兩千餘,朝軍遂潰敗。

是役,雲州鎮斃傷俘朝軍一萬餘,剩下的皆潰散於野。

雲州鎮攜大勝之勢,連克晉州、順興、昆陽,威逼尚州。

至此,除尚州、星州、巨濟、居昌等四個州郡尚在朝軍控制下,慶尚道幾乎全境淪陷。

更讓朝鮮人驚恐的是,那個曾一戰覆滅清虜三萬精銳八旗大軍的齊國,以該國商人遭到朝鮮迫害驅逐為由,出動十餘艘大小戰船齊聚全羅北道沃溝郡(今韓國群山市)附近海面,要求朝鮮王國要給予齊國平等的通商條件。